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內容和核心環節,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下簡稱“沿線國家”)經濟繁榮與區域合作的重要手段。2015 年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在貿易暢通方面加強合作。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推進,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逐漸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學者們一是從整體格局上,運用凝聚子群、重力模型、投入産出等計量方法研究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網路、商品結構及其對我國經濟的貢獻;二是從不同區域板塊入手,分別研究了我國與中亞、俄蒙、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的貿易關係與貿易格局;三是從不同商品類別入手,分析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農産品、能源等商品貿易特徵。總體而言,現有文獻雖然從不同視角、不同尺度對沿線國家貿易合作進行了研究,但沒有涉及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的總體特徵及空間格局,也沒有對未來貿易發展前景進行預判。針對這些研究的不足之處,筆者基於已有研究,綜合分析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特徵及其貿易潛力,以期為推進“一帶一路”貿易合作、擴展我國經濟增長空間、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繁榮提供科學依據。
“一帶一路”建設是包容性全球化倡議,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它是一個開放體系,尚沒有精確的空間範圍。設定的研究範圍包括“一帶一路”沿線 65 個國家。
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發展現狀
整體貿易特徵
貿易規模迅速擴大
2000 年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儘管有所波動,但整體發展迅速。特別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呈高速發展態勢;2001—2008 年,貿易額從 927.99 億美元增至 6 867.35 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 33.10%。2009 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貿易額大幅下跌,但之後開始快速回升、呈現較快發展態勢,2010—2014 年貿易額年度增速為 12.29%。2015 年,受世界整體貿易形勢惡化及資源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貿易額出現小幅回落。
貿易聯繫日趨緊密
進入 21 世紀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聯繫日趨緊密,雙方在各自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一方面,沿線國家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份額不斷提升。2001—2015 年,沿線國家佔我國貿易總額的比例從 18.21% 增至 28.86%;其中,出口占比從 14.47% 增至 27.00%,進口占比從 22.29% 增至 31.37%。另一方面,我國正在成為沿線國家愈來愈重要的貿易夥伴。2001—2015 年,我國佔沿線國家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 4.67% 增至 13.79%。其中,我國在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緬甸、塔吉克、葉門、伊朗、菲律賓等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提升較快,佔比提升超過 30 個百分點。
貿易逆差轉變為貿易順差
從貿易平衡看,2001—2013 年我國與沿線國家總體上出現連續性貿易逆差;其中,2011 年貿易逆差額高達 1 083.47 億美元。2014 年開始出現微小貿易順差(89.12億美元),2015 年順差上升為 887.16 億美元。總的來看,我國向沿線國家出口增速高於進口增速。 2001—2015 年出口年均增速為 21.90%,而進口年均增速為 17.63%。從具體國家看,2015 年,我國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為印度、越南、新加坡、阿聯酋、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為尼泊爾、馬來西亞、俄羅斯、土庫曼、伊拉克、科威特等資源型國家。
貿易空間格局
“一帶一路”的整體貿易網路
如圖 2 所示,沿線國家與我國已經初步構成了緊密的貿易網路。從沿線國家的具體貿易夥伴看,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等 30 個國家,在“一帶一路”貿易網路中的第一貿易夥伴均為我國;哈薩克、卡達、烏克蘭、阿聯酋等 11 個國家在“一帶一路”貿易網路中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為我國;白俄羅斯、捷克等 7 個國家在“一帶一路”貿易網路中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為我國。可見,我國在“一帶一路”貿易網路中的核心節點位置和功能已初步形成。
從沿線國家的貿易組團看,模組優化演算法結果顯示可以識別出三個主組團及兩個次組團。在三個主組團中,最大的是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歐大組團,包括沿線 24 個國家。其中,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貿易聯繫,核心節點均為中國;次重要節點為俄羅斯;再次為白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和烏克蘭。第二主組團是南亞和西亞組團,包括 16 個國家。從貿易流量看,重要節點國家為印度、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其次為卡達、阿曼、埃及;從貿易屬性看,該組團多為資源出口國,尤其是中東國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石油等資源,貿易商品結構的多樣性相對較差。第三主組團是中東歐組團,包括 17 個國家,其貿易重心不明顯,組團內貿易量較大的節點為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兩個次組團分別是:東南亞次組團,包括 5 個國家,其內部貿易聯繫較為密切,貿易流量較高國家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南亞次組團,包括 3 個國家,其中巴基斯坦最大貿易夥伴為中國,阿富汗最大貿易夥伴為巴基斯坦。
可見,亞歐大組團、南亞和西亞組團、東南亞次組團的貿易核心節點均是與我國貿易密切的國家;而中東歐組團的貿易節點中,僅波蘭與我國貿易聯繫較緊密。可見,“一帶一路”貿易網路是全球化和區域化空間交互作用的結果,我國在中東歐地區的貿易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分片貿易網路
從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空間格局看,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聯繫最緊密。2015 年,東南亞 11 國與我國貿易總額達 4 236.92 億美元,佔沿線國家與我國貿易總額的 42.37%;其次是西亞 19 國,與我國貿易總額達 2 405.5 億美元,佔 24.13%;南亞、蒙俄、中東歐分別佔約 9%;中亞與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相對較小,佔 4.96%。從具體國家看,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夥伴國主要為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泰國、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國,其貿易額分別佔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 5% 以上。其中,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為越南、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阿聯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均佔我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總額 5% 以上;我國主要進口來源國為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沙特拉伯、新加坡,均佔我國從沿線國家進口總額 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