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事大。親人的離世,對我們來説,是另一個時間的開始——你也許會説,“時間過得真快,父親已經走了7年了。”在生活品質日益提高的今天,送親人“好走”是我們的責任。昨天,八寶山殯儀館舉行“社會開放日”,很多市民前來參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在提供基本服務的同時,殯儀館還推出了眾多選擇、更好品質的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市民的不同需求才是大勢所趨。今天咱就説一説,怎樣才算送逝者“好走”。

  佈置古樸典雅的遺體存放室。

零度保鮮逝者安詳

我們傳統意識中,遺體都放入層層冰櫃中保存。但是“冷凍”是非常不人性化的遺體保存方式。從去年開始,八寶山殯儀館陸續開闢出20余間遺體冷藏告別室,從“冷凍”到“冷藏”,一字之別,尊嚴盡顯。有逝者家屬因這一字之差就推遲了葬禮的時間。

遺體冷藏室大約10余平方米,跟一間臥室差不多大。中間放著水晶棺,兩旁裝飾著青花瓷瓶和青花瓷扇,取“慈善”之意,水晶棺前有供桌可以擺放供品,兩隻“仙鶴”守候一旁,代表親人駕鶴西去。水晶棺為底層加冷,因為沒有被冷凍和解凍的過程,逝者安放于棺內,面目表情安詳如熟睡,皮膚彈性如生前。

每間遺體冷藏室只安放一具遺體,24小時向家屬開放,每天收費800元。因為房間足夠大,私密性又好,很適闔家屬守候親人。有位女士本想存放父親遺體3天后火化,但是看著父親安詳舒適的樣子,她把葬禮推遲到了5天后,“我想跟他再聊聊,他待在這裡太舒服了”。

八寶山殯儀館服務中心主任周衛華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一旦親人去世後,能夠有效相處的時間不過個把小時,其他時間遺體都在冰格中冷凍,無法親密接觸——這個過程,對於親屬來説,短暫得太過殘酷。尤其是對於突然去世的親人而言,這種司空見慣的告別方式根本就不能釋放家屬悲傷的情緒,這“草草收場,趕緊送走”的告別方式更仿佛是往家屬傷口上撒鹽。

但是,這種單獨房間的“守靈”方式,可以給家屬足夠多的時間跟親人告別。“一家人圍著面容安詳的逝者,可以守候,可以説話,可以禱告,可以懺悔,可以許願……這樣,我們活著的人可以得到莫大的心理慰藉和活下去的勇氣。”周衛華如是説。

故人沐浴芬芳滿屋

  入殮師在演示“故人沐浴”服務。

從去年清明節過後,八寶山殯儀館推出了“故人沐浴”服務,目前6位年輕的入殮師分兩組,每月要為100多位逝者沐浴更衣。一次沐浴收費1800元。這項服務滿意度調查高達百分之百。

逝者沐浴,家屬可以觀禮。沐浴服務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簡單的就是洗頭、洗臉。複雜的有全身沐浴,修理指甲,敷面膜,按摩手足。逝者裸身躺在沐浴床上,覆蓋在粉色毛巾下,入殮師動作輕柔又充滿儀式感,整個過程長達30分鐘,雖是全面沐浴凈身,在2條毛巾的交替覆蓋下,並不暴露逝者的遺體。很多觀禮的家屬看到這一幕,都會欣慰地哭:“我們都沒有這麼給他洗過澡呀!”

“人去世後,血液停留在一處,臉上會有斑。鋪上面膜可以恢復正常膚色。我們活著的人享受的按摩多是放鬆肌肉,但是為逝者按摩多是按摩關節。” 24歲的入殮師劉蕊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經溫水洗浴又按摩後的逝者,關節柔軟,不僅容易穿衣服,而且面容栩栩如生。

沐浴都是溫水,只有一次劉蕊用了涼水。“逝者是位17歲的小夥子,車禍去世,顱骨裂了,用熱水會讓腦後面的血流出來,為了不讓家屬察覺到,我們改用涼水洗,敷上面膜後,小夥子神采奕奕。”

劉蕊長得像水鄉姑娘,卻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她跟朋友在一起是個大“話癆”,卻羞于跟陌生人講話。殯葬這個行業是媽媽替她挑的,她覺得挺好,不用多説話,自己又喜歡,還沒有來自家庭的壓力。

“每一個生命在自己的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在父母或者護士溫柔的手裏清洗乾淨;每一個生命在別人的哭聲中告別這個世界,也有權利讓我們幫他們清洗乾淨。”劉蕊説,“既然這是家屬最後一次看到自己的親人,我們就讓他在這一刻變得最美、最安詳。”

3D列印起死回“生”

  利用3D列印技術再造逝者面部,相似率高達90%

趕在清明節前,八寶山殯儀館3D列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家能夠3D修復遺容的殯儀館。

因交通事故、火災、礦難、意外墜落等原因死亡的人,常常因為面部受損或變形嚴重而無法直接舉行告別儀式,這就需要整容師進行面部修復,或者乾脆再“造”一個頭部。“以前我們都是用橡皮泥、石膏等材料,根據逝者的正面和側面相片,捏來捏去,自己覺得已經很像了,但是家屬不認可,因為他們跟逝者朝夕相處,360度無死角,我們卻只有照片,一次整容至少要捏上3到7天,最成功的時候只能捏得七分像。家屬雖然都能理解,但是能看得出來那份勉強和無奈,這讓們自己也不能釋懷。”遺體化粧師張洋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但是這種3D列印技術卻可以只根據一張正面照片,在12小時內生成逼真的面部輪廓三維模型,相當於再造一個面部,相似率竟然高達90%,而針對局部面部受損情況,3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D成型的面容是硅膠的,我們只需要簡單上粧就可以了。與真人特別像,跟明星蠟像一樣。”張洋説。

3D列印技術的推出,對於殯葬行業中遺體整容具有里程碑意義。八寶山殯儀館表示,已全面掌握這項技術,會根據需求逐步啟用,幫助逝者以最完美的狀態告別親人、有尊嚴地離開世界。

據悉,面部嚴重破損的整容屬於“特殊整容”,根據國家相關物價規定,其價格需要與家屬“面議”,以往再塑一個面容,大約需要幾千元。目前3D列印尚未正式啟用,因此最終價格還未敲定。

哀樂淡出服務點單

張洋是八寶山殯儀館首席化粧師,技術大賽拿全國第一。家屬可以預約其為逝者服務。“點”張洋需要400元,“點”張洋的師傅需要600元。張洋的師傅是我國著名化粧大師劉瑞安,給多位逝世的國家領導人化過粧。如果市民有需求,只要預約,這些大師都可以為普通逝者服務。

此外,周衛華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哀樂”已經淡出殯儀服務,而葬禮儀式更加豐富。“實話説,現在遺像都只能放在腳下了,上面是大螢幕,播放逝者生前的影像。哀樂也很少使用”。殯儀館每天舉辦20多場告別儀式,只有一兩場播放的是《哀樂》。周衛華説,“《哀樂》太壓抑,太傷感。親人們多願意播放逝者生前喜歡的歌曲。我見過最有意思的告別音樂是《馬兒啊,你慢些走》,也有播放逝者生前自己唱的京劇的,還有人把《起床號》、《燃情歲月》和《熄燈號》串在一起播放的。”

由於摒棄千篇一律的普通遺體告別儀式,殯儀館裏因此誕生了“葬禮策劃主持”,葬禮現場不僅有視頻短片回放逝者的一生,告別廳還可以佈置成書房、花園、森林等場景,用逝者生前最喜歡的綠植、藝術作品等送親人最後一程。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告別廳的紗幔一直都是黑白兩色,但目前都換成了粉紅色,而粉紅色的紗球也到處可見。而整個這場個性化的葬禮,費用大約2000元。

■記者手記

送好先人後輩才能走得更好

很多年來,我們管八寶山殯儀館叫“火化場”——遺體離開醫院太平間,到八寶山就剩下燒了。而昨天,在八寶山殯儀館告別廳,人們與一位年輕的母親作別。小山、溪水、花徑、圓木圍欄裏,鮮花盛開,有小鹿回眸。隨著《綠野仙蹤》的音樂響起,人們在淚水中展露出笑臉。這是如今的八寶山。

人有生有死,生來的不是“東西”,死去的也不是“廢物”,都是生命,而遺體是生命最後的象徵。但是,如果社會不發展前行,我們可能永遠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很久以來,親人一旦離世,再見就是一具屍,再而見就是一捧灰。所以,在骨灰堂,在墓地,我們會經常看到,有人坐在地上,對著骨灰盒或者墓碑,絮絮叨叨一兩個小時,甚至一上午,甚至一天。與其讓他們對著空氣説話,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多與遺體相處一段時間——那也是生命。

目前,八寶山殯儀館正在改變“火葬場”的傳統形象,徹底摒棄“三鞠躬轉一圈”的告別方式。各種更加人性化的殯儀服務頻頻推出,其中不乏“童話般”的葬禮。而這種服務恰恰正是市民所需要的。畢竟,只有善待逝者,才能慰藉生者。我們目送親人遠行,是為了讓自己走得更好。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懼怕這裡,我們才真正悟出死亡的意義,也才真正明白活著的意義。

 

 

 

 

 

 

 

 

 

 

 

 

 

 

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