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甘肅岷縣小寨村:昔日“乞丐村”的重生之路(   / 6 )

發佈時間: 2017-02-13 11:12:48  |  來源: 中國青年網  |  作者: 孫釗  |  責任編輯: 蘇向東
分享:

不願回首的過去:小寨人的敏感與尊嚴

甘肅岷縣小寨村:昔日“乞丐村”的重生之路

李尕猴在家中,其子李玉平為小寨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大學生。 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釗 攝

李尕猴,小寨村的名人。在小寨村內,人們對那些尋找李尕猴的陌生面孔早已經見怪不怪,“哦,你們是來採訪尕猴的。”

在村莊內一座普通的民房中,中國青年網記者見到了李尕猴。他的成名與小寨村的“成名”大相徑庭。這一切的原因都來自於他的兒子李玉平,全村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大學生。

李尕猴回憶曾經帶著年僅6、7歲的孩子在成都流浪的生活,感慨頗多。他坦誠告訴記者,在30年前,乞討的確是來錢很快的辦法,“那時候要錢要美了,都是一分錢、兩分錢的要,一天能要上20多塊錢。”

但是,帶著孩子外出流浪,在李尕猴看來的確對不起孩子,“玉平的年紀小,他就坐在公園裏,我拉二胡,娃娃問別人要錢。看著娃娃在外邊乞討,心裏也很心疼,遇見脾氣不好的,罵一句、踢一腳也有。”

李尕猴將自己外出乞討的理由歸結為“生活貧苦、沒有經濟來源”。當他的兒子李玉平第一次提出要去上學時候,李尕猴最終還是做出了供孩子上學的決定,“讀書改變命運,不讀書一輩子沒有好影響。出去乞討,給自己丟臉、給國家丟臉。”

十幾年前,小寨乞討之風最盛的時期,多數人外出乞討並不是為了糊口,而是為了致富。李尕猴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外乞討的人員有很多都是騙人的,“胳膊本來好著呢,用紗布一包,挂在脖子上,就説給點錢、給點錢。有的人説自己的腿不好,趴在地上要錢,這樣的情況原來很多。現在乞討的人基本上沒有了,都改變了。”

2005年,李尕猴的兒子李玉平在小寨中學的校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致全鄉中小學生的一封信———別跪了,小寨人,站起來》的文章,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而彼時的李玉平,已經在是在校讀大二的學生了。

李玉平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每年他都會抽空回家,發現村裏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人們的意識觀念也上去了。”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