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去過伊朗古城亞茲德的遊客,大多喜歡用“迷失”二字形容旅行感受。未身臨其境者,或以為這種描述只是遊人的一時興起,抑或是騷客的文字賣弄。畢竟,天下名勝古跡、人文奇景不計其數,為何亞茲德所獲好評如此之眾、所受青睞如此之盛?吸引人們紛至遝來、又深陷迷失的緣由究竟何在?唯有一次深入的遊走、觸摸、聆聽和感悟,方能解開“迷失”亞茲德之“謎”。
一、迷失在亞茲德的歷史魅影中
複雜的地質運動和常年的久旱缺雨,在伊朗中部催生了遼闊無垠的戈壁與沙漠。據傳在7000年前,人們在這不毛之地間發現了一片豐饒的綠洲,從此在這裡定居過活,繁衍生息。聰明勤勞的波斯人,不僅以此為中心建造了名垂青史的亞茲德古城,還一度將其發展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數世紀以來,亞茲德貿易興旺發達,駝隊絡繹不絕,絲綢、地毯、瓷器、香料、乾果琳瑯滿目,商旅客棧蜚聲海外,著名世界旅行家馬可波羅亦曾慕名造訪,見證了千年絲路的榮耀與輝煌。
亞茲德是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或祆教)的傳承中心。2500年前,米底王國貴族瑣羅亞斯德頓悟于火孕育光明、生命和希望的特性,創立了以火為神靈的宗教,受到大流士一世以來歷代帝王的尊崇,定其為波斯帝國國教,成為人類史上誕生最早、影響力最大的宗教之一。位於城區的瑣羅亞斯德教神廟,供奉著據説從西元470年燃燒至今、從未熄滅的聖火。在亞茲德西北70公里處,巍峨陡峭的荒山間坐落著一座名為恰克恰克的古樸建築群,便是瑣羅亞斯德教的祭火聖地。相傳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入侵沒落的波斯帝國,薩珊公主攜帶聖火種逃至亞茲德荒山,此時山中裂開一條深谷,隔離了追趕而來的侵略者。公主見這裡壁立千仞,地勢險要,便擇此山保存和延續聖火。每年6月,散居全球的15萬名瑣羅亞斯德教徒都會來此朝聖,寄託心中的永恒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