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出席論壇並致辭。王東海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2017年1月15日訊 (記者 王振紅)今天,第八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在京舉行,主題為“創新驅動與新舊動能轉換”,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説,剛剛過去的2016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歐美各國政治動蕩,恐怖主義活動猖獗,有些國家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年中的英國脫歐和年末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給全球政治、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我國的外部和周邊環境持續2016年的情況,在2017年還有可能面臨一些很不穩定的因素,將對經濟持續發展帶來一些影響。
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著四個主要的外部影響,第一,國際上的外需不足;第二,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加大,外匯儲備面臨進一步縮水的風險;第三,海外投資的風險持續升高,在政局不穩定或者保護主義抬頭的國家、地區投資和經營會更加困難;第四,新興國家,像印度、越南、印尼這些國家紛紛和我們爭奪外資企業的轉移。
徐匡迪説,對於中國經濟的走勢,我們有信心、有憧憬,同時也充滿期待。這種信心和期待主要是由於“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能夠在重壓下砥礪前行,取得了中高速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一年政府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能夠直面難點、痛點,成為全國人民的信心。在供給側結構調整方面,雖然困難重重,但是邁出了踏實堅定的第一步。
他指出,網路經濟飛速發展,並且與金融物流業相互融合催生了不少新的産業,網路經濟成了“雙創”新的沃土,這是2016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他認為,“如果去年沒有中西部的城鎮化和鐵路、公路、機場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經濟增速達不到6.7%。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整個‘十三五’期間固定資産投資還是我們的‘壓艙石’。只有有序推進固定資産投資,製造業、原材料工業、重型産業才有銷路。”
徐匡迪説,“走出去”和中國方案融入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從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至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順利組建,一大批重點項目及時付諸實施,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政治效益。“2016年是關鍵的一年,國際輿論把它看作是中國全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年,因為在世界經濟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浪潮侵襲的背景下,在中國主辦的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和各個國際組織的認同和響應。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發展、共用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強調要引導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徐匡迪説,“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中央已經明確了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並且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同時要高度警惕不良資産風險、流動性風險、債務違約風險和政府債務風險、房地産泡沫風險、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等。”
他表示,“實體經濟是發展中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新舊動能轉化,創新轉化,當然服務業也要創新,服務業電商創新也很好,最關鍵的創新還在於製造業的創新,製造業如果不能創新,還是要買人家的,還是要靠人家合資,這很難解決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