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篇:嚴防“燈下黑”
【解説】晚上9點,在北京平安大街上的這座辦公樓裏,將近一半的辦公室仍然亮著燈,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是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反腐敗鬥爭力度空前,各級紀委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廣大紀檢監察幹部認真履行職責,為正風反腐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有光的地方,也往往會有陰影。在紀檢監察隊伍中也有極少數人,在光與陰影之間,倒向了錯誤的方向,走上了腐敗的道路,嚴重損害紀檢監察隊伍的形象,影響人民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強化自我監督,嚴防“燈下黑”。
中央紀委堅決貫徹黨中央的要求,鐵面無私清理門戶,嚴肅查處害群之馬。同時從一個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訓,找準監督執紀權力運作中的風險點,強化監督制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庭審現場紀實】
袁衛華: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和各位領導,我懷著無比沉痛的…
【解説】袁衛華案是中央紀委機關查處的一起典型案件。這名37歲的處級幹部雖然職級不高,但違紀行為卻非常嚴重和惡劣。袁衛華曾經是家鄉的高考狀元,北京大學法學院高材生,大學畢業後直接考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曾經參與查辦過慕綏新、馬向東、武長順等大案要案,也曾經立功受獎。他最後走向這個結局,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包括他自己。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真的特別後悔做這些事情。一方面反腐敗,一方面腐敗,這個確實是自己覺得挺後悔,悔恨的一件事情。
【庭審現場紀實】
【解説】袁衛華眾多違紀行為中最為突出、最為惡劣的問題,是故意洩露案情。他不止一次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其中第一次發生在2004年,他主動向某副部級幹部洩露舉報內容。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是舉報信,知道有這個事兒,我就先口頭給他講的。他説你能不能給我看一眼,我説行啊,我説哪天回去了我給你拿過來。我想和他處好關係,然後通過交往以後我希望通過找他要點工程。
【解説】這名副部級幹部任職的地區,屬於袁衛華所在的第六紀檢監察室對口聯繫的地區之一,袁衛華因此有機會掌握反映該地區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而第一次泄密,就換來了一個超乎他想像的大工程。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他也是覺得我這個人可能未來會對他有用,所以他就願意用這個重量級的工程去和我交往。因為我也是很忐忑地和他交往,我是科級幹部,他是副部級幹部。但是在一張嘴的情況下,竟然我成功了,這樣就真的是有一種一發不可收的感覺了。
【解説】這就是袁衛華洩露問題線索交換來的第一個工程,這個保護區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被交給了袁衛華父親的工程隊。在兒子到中紀委工作之前,袁衛華的父親手下只有一支三五個人的小包工隊,只能承接一些防水、房屋翻修的小工程,但他兒子卻幫他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承攬工程專業戶。袁衛華則要求父親訂立遺囑,寫明“將家庭財産全部給大兒子袁衛華”。多年來,袁衛華利用自己的權力,承攬到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工程項目。
【解説】願意下本錢和袁衛華交往的領導幹部,自身往往存在問題,希望他在關鍵時候能給自己幫上忙。
【同期聲】侯鳳岐(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原書記)
中紀委找我談話,我也心裏沒底,不知道談什麼問題,所以我給他打電話,他當時也跟我説,説是沒啥,就是在調查某案過程中,有一個情節需要你證明,我從內心是表示感謝吧,那我們水利上有工程,就給他引薦。
【解説】袁衛華除了通過拿工程牟利,也收受大量財物。黨的十八大之後,他仍然沒有收斂、收手,泄密內容除了中管幹部的問題線索,還包括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審計報告、調查報告等,甚至幫審查對象一起分析情況,出謀劃策。
【同期聲】穆紅玉(時任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
袁衛華是典型的以案謀私,2014年到2015年,袁衛華在天津查辦相關案件,時任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的黃興國就主動地多次與袁衛華接觸,打探武長順案件、楊棟樑案件的相關資訊,同時也套取、打探關於黃興國本人一些問題線索。袁衛華都一一奉告。為此黃興國多次地請袁衛華喝酒、吃飯,贈送名貴手錶等貴重的禮物。
【解説】這類秘密的洩露都會對紀律審查工作帶來極大的阻礙甚至破壞,但在利益驅使下,袁衛華把紀律底線置之腦後。
【同期聲】穆紅玉(時任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
這個例子也可以説明一些有問題的領導幹部心存僥倖,不是主動地向組織交心,向組織主動坦白自己存在的問題,而是往像袁衛華這樣的紀檢幹部身上靠,去貼,打探有關資訊,試圖對抗組織的調查。
【解説】就在2015年被立案審查的前幾天,袁衛華還為父親運作拿到了兩個工程。他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遠、情節如此嚴重,令人震驚,也令人深思。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我的求學之路是很順的,始終是第一第一第一第一,一直到北大。因為我當時對自己仕途的發展是一種比較快速的規劃,希望能夠儘快地進入處級這個崗位。但是這個目標情況之下,如果順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解説】對黨員幹部來説,失去了理想信念、丟掉了宗旨意識,也就失去了底線。袁衛華一方面把當大官當作人生追求,一方面又想著發大財,在這樣畸形、扭曲的人生觀驅動下,他對組織和紀律如此毫無敬畏,也就並不奇怪了。
袁衛華案的發生,提醒紀檢機關行使權力過程中有一個重要風險點,就是問題線索的管理。近年來,各級紀委查處的紀檢幹部違紀問題中,不少都與此相關。天津市紀委就發生了一個典型案例。
【同期聲】趙春陽(劉忠案專案組工作人員)
劉忠本人是信訪幹部,他能夠接到信件,看到信件,然後在這過程中,他就掌握一些信訪舉報資訊,這個資訊就成為他跟武長順進行利益交換的工具。
【解説】這個案子,是在對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案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被牽扯出來的。調查發現,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劉忠收受武長順的財物,向他洩露舉報資訊。武長順落馬前,在天津是極具權勢的人物,但號稱“武爺”的他卻人前人後對劉忠以哥們兒相待,十分熱情。
【同期聲】劉忠(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我跟武長順的關係就像我上了高鐵一樣,我下不來了,速度太快了。當時認為跟他交往還特別高興,誰能跟武長順説句話,誰能請武長順吃頓飯,包括好多領導跟武長順吃頓飯,那都是好像是另眼看待的。
【解説】和武長順關係好,當時在劉忠看來是件有面子的事,並樂於在人前顯擺。而對於劉忠的請托,武長順從來是有求必應。
【同期聲】劉忠(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我跟武長順的關係不是秘密的。他們別人辦不了,你看,我能辦,武長順買你賬。買賬的後面我們領導就説,以後別老跟他來往,他看你不就是你的位置嗎?我説我位置,一個幹來訪接待的有多少資訊量啊,沒有什麼。
【解説】雖然領導進行了談話提醒,但劉忠並沒有就此收手,因為背後有私利作祟。武長順幫劉忠用低價買過房子,還幫劉忠的家人安排工作。當武長順開始向他打聽有沒有人舉報自己、是什麼內容時,劉忠自然也就全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