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紀委也要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呢?這個問題也要探索解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給紀檢監察幹部提出這樣的問題。
如何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也是紀委必須回答的問題。
今晚將與大家見面的三集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就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委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探索和堅決行動。片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細節與故事?一起來看——
和《永遠在路上》相比有什麼區別和新亮點?
都是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連宣傳片的畫風都保持一致,那你肯定好奇:和前不久播出的《永遠在路上》相比,《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什麼不同之處?又有哪些新亮點?
《永遠在路上》八集全面講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行動和成效,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門從加強紀檢幹部隊伍建設這個角度,講述十八大以來紀委系統是怎麼防止“燈下黑”、“清理門戶”的。
這是內容上的最大亮點。此外,《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有不少故事與細節值得關注。
片中將看到中央紀委機關管理涉案款物的場景,介紹中央紀委管理涉案款物的工作流程。自然你會看到不少涉案材料,包括書證、物證以及涉案款物等。
你可能想知道,紀委對待違紀違法的幹部,怎麼幫他們實現思想改造和教育轉化?——帶他們讀黨章、重溫入黨誓詞,鼓勵他們主動認錯、交代問題,真心向黨懺悔。片中將出現紀委執紀審查現場實拍鏡頭,看看中央紀委的同志是怎麼和違紀紀檢幹部談話的。
你還可以從片中了解到中央紀委違紀違法幹部的典型案例及其細節。片中點名道姓提到了中央紀委機關的違紀違法幹部,以及紀檢監察系統其他一些違紀幹部。不少人都面對鏡頭作出深刻懺悔。
都有哪些落馬紀檢幹部接受採訪?
專題片11月初開始正式拍攝,兩個月拍攝完成。攝製組先後赴15個省(區、市),採訪了30多名紀檢監察幹部,拍攝了10多個案件。除了10余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現身説法,還有一些因履行監督責任不力而被追責的紀檢監察幹部也接受了採訪。
專題片裏出現的案例主要以中央紀委機關的案例為主,多數都是中央紀委機關被查處的幹部,比如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中央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等等。再加上地方紀檢監察系統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廣東省政協原主席、紀委原書記朱明國案,山西省紀委原書記金道銘案,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案件審理室原主任沈佳案,以及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劉忠案等。
專題片對社會最震撼的警醒在哪?
《永遠在路上》和《打鐵還需自身硬》是同一套製作班底,問起拍攝感受,具體參與這兩部專題片拍攝工作的中央紀委宣傳部幹部聶義峰説,這部專題片的拍攝還是有些不同以往的特殊感受。
面對《永遠在路上》裏的落馬領導幹部,拍攝者更多是以記錄者的身份。但《打鐵還需自身硬》裏的落馬紀檢幹部,很多都是拍攝者自己以前的同事,大家曾經都在一個大樓裏工作。
“那些局級、處級幹部,以前食堂裏經常見,不認識也面熟。”聶義峰説。
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是十八大之後中央紀委機關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領導幹部。昔日老同事,今日階下囚。這樣的巨大反差,給人的震撼也是巨大的。
“‘進去’的這些幹部,前後變化太大,整個人的精氣神全沒了。”不少拍攝者都感慨萬千,醒悟後的那種後悔,真真是“痛到了骨子裏”。向組織懺悔的時候,這些落馬紀檢幹部幾乎人人都悲傷掩面、痛哭流涕。他們對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的剖析,發人深省,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專題片中一個個鮮活案例説明,紀委不是天然的“保險箱”,紀檢幹部也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執紀者必須受到更嚴格的紀律要求,監督者必須受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紀檢幹部隊伍建設,要求堅決防止“燈下黑”。相信通過這部片子,全社會都能感受到紀委加強自我監督、以擔當詮釋忠誠的態度和決心。
從今天開始,每晚8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同步播出,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