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轉播到騰訊微網志字號:

太空授課幕後:眾科學家備課 中學老師支招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3-06-21  發表評論>>

20日,在王亞平的母校煙臺張格莊完小,孩子們通過電視直播觀看她的太空授課。 本報記者 趙金陽 攝

20日,在王亞平的母校煙臺張格莊完小,孩子們通過電視直播觀看她的太空授課。 記者 趙金陽 攝

20日上午10點,在距地340公里的太空,神十航太員、山東姑娘王亞平面向全國中學學生,上了一堂我國前所未有的“物理課”。一人的生動講課,背後是眾多航太員和科學家們的精心備課,他們默默地做了許多付出。20日,空間技術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講述了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神九發射前 就曾論證太空課堂

隨著神舟飛船一次次飛入太空,國內青少年學生對於未知太空的好奇和興趣與日俱增。

“其實早在去年神九發射前,就有科學家提出了開設太空課堂的建議。”焦維新説,作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之一,他發現孩子對於太空有著無窮的疑問。在神舟九號發射前,中國科學院就天宮一號上開設太空課堂的科學內容進行了論證,並結合航太員的試驗任務來商榷課堂內容是否可行。

神舟飛船每次發射都有自己的試驗任務。比如神七主要是太空行走,神八主要是自動交會對接,神九是手動交會對接。結合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確定的航太員具體試驗任務,最終決定開設太空課堂。

緊扣物理教材 比國外更系統

既然是面對中小學生的科普課堂,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也更形象地接受課堂知識呢?

據焦維新介紹,航太員為這堂課所準備的教案是多方努力的結果。除了科學家的參與外,針對課堂的貼近性和實用性,中學老師也參與其中,由他們來提出建議,讓課堂上航太員的演示更能為學生們所接受。

從王亞平、聶海勝的講授和演示內容看,這次太空課堂主要內容是針對失重環境下的物體運動、液體張力等一些基本物理知識。而這些內容也是緊扣目前教育部門制定的物理教材。

“國外也曾經進行過類似的太空授課,但是他們的教案遠遠達不到我們這次這麼系統。”焦維新説。

課本上講的啥 讓孩子眼見為實

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下,王亞平、聶海勝兩名航太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展示了地面上無法實現的種種奇妙現象。焦維新認為,這種授課方式將會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眼見為實”的科學魅力。

“對於一些物理規律,孩子們肯定能背下來,但是不一定能理解。這次太空授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能真正理解書本上的那些知識。”焦維新舉例説,比如,剛剛接觸物理知識的孩子可能還分不清“品質”和“重量”的區別,也不知道原本自然流動的液體,到了太空有了表面張力,從而變成了一個球。

焦維新説,孩子們通過這堂課,直接形象地感受了科學魅力,讓書本上的知識不再那麼概念化。“這從現場孩子們的提問就能看出來,他們確實也是有備而來的,也對科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把課堂搬到太空 以前想都不敢想

焦維新認為,此次太空授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兩點。一是直接激勵了孩子們熱愛科學的探索精神;二是通過這種形式,對孩子們進行了別樣的愛國主義教育。

“將課堂搬到太空,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我們做到了。”焦維新説。

太空科普 還得加把勁

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除了太空課堂,還有許多工作可做。

在美國,向民眾開展科普宣傳是每次開展航太行動的任務之一。焦維新以好奇號火星車為例介紹説,在火星車還未到達火星前,逼真度極高的動畫就已經在美國普及,而我國在科普宣傳這一方面做得還比較少,即使偶爾有之,製作水準也不可同日而語。(記者 董釗)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 苧梓
官方微網志
相關新聞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