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轉播到騰訊微網志字號: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新階段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1-29  發表評論>>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到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美國《僑報》執行總編輯蕭冬指出,這一新提法,體現了中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蕭冬表示,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並且提高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齊頭並進的這樣的一個地步,並且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有序發展的這樣的一個新的概念。實際上我們可以把生態中國的建設和‘美麗中國’的建設等同起來看,實際上就是説中國發展的目標從過去的重GDP、重經濟建設本身到現在的重環境、重生態,這實際上是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早在十七大時就已提出,十八大報告中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成為“五位一體”建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鋪就通往“美麗中國”之路。蕭冬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小覷。中國環境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呈現出結構性、疊加性、壓縮性和複合性的特點。但更為重要的是,環境問題不是個純粹的問題,它與政治社會問題、甚至與國際問題相疊加。蕭冬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到中國人民福祉、關乎中華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需要與中國一系列建設同步進行。

中國環境問題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本身,還有與社會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所以環境問題的解決、污染問題的緩解,與法律建設、政府執政能力的改善都是相互關聯的。所以‘美麗中國’的建設必須與開放中國、法治中國的建設同步,只有這樣,美麗才能夠從概念走向現實,中國的生態改善才能夠達到一個令人滿意、令民眾滿意的一個地步。

近年來,中國類似PH2.5指數發佈之爭、四川什邡事件、江蘇的啟東事件等等都是因環境問題而在更廣的社會層面引發的系列反應,這些事件也受到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對此,蕭冬建議,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也應該更多地利用民間力量和市場力量,借助這些非政府力量推動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朝著健康的方向進行。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能源年消耗量佔到了全球的近1/5,煤炭消費量接近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半數石油消費量依靠進口。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高度依賴於各種能源資源,與此同時,中國粗放的發展方式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面對中國目前環境問題和發展之間所存在的矛盾,蕭冬指出,中國必須治理和建設同步,甚至先於建設。中國的生態建設就是要避免走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這种老路。中國必須要走建設和治理同步進行,甚至是治理先於建設這種新的觀念,不能等到污染出來了、污染嚴重了才去治理。所以環保一詞必須是一種領先的,而不是一種滯後的意思。

中國自中國共産黨的十六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得到執政黨的重視。從巴厘島到哥本哈根、德班,在歷屆氣候大會上,中國都以切實的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的莊嚴承諾。在國內,中國從“十一五”首次設立約束性指標,到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清理整頓,從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態工程到出臺節能減排政策,從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到生態補償機制穩步推進,中國正逐漸走上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在十八大報告中“美麗中國”的的理念指導下,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必將越走越美好。(劉志敏)

文章來源: 國際線上 責任編輯: 雷羽
官方微網志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