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轉播到騰訊微網志字號:

西雙塘村:民俗文化新名片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1-22  發表評論>>

天津西雙塘村印象:大都市裏的民俗文化新名片

天津西雙塘村印象:大都市裏的民俗文化新名片

人民網·天津視窗11月21日電:提起中國特色的村莊,也許你會想到經濟實力雄厚的江蘇華西村,會想到藝術家聚集的北京宋莊小堡村,會想到文藝氣息十足的廣州小洲村。這些都是中國新農村發展的樣本。在天津靜海,也有一座特色鮮明的小村莊,這就是位於靜海縣雙塘鎮的西雙塘村。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這個小村獲得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文化典範村、民俗文化村等共23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在2011年國家農業部主辦的“中國十大最有魅力休閒鄉村”評選中,西雙塘村入圍十佳,名列第二。西雙塘是京杭大運河邊上的古村,運河文化讓它找到了文化根基,對農業生態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也使小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西雙塘印象之一:

生態環保示範村

靜海縣境內南運河畔,有一座氣勢恢宏的石頭牌樓。走進牌樓,迎面是一條長達兩公里的長街,街兩側,紅磚青瓦、鬥拱飛檐的倣古小樓連綿成行,這裡便是中國“十大魅力村莊”之一的西雙塘村。

西雙塘人靠水而居,這個小村莊歷史的變遷也與運河密不可分。明清時期,運河水源充沛,漕運繁忙,這一地帶原名“雙塘”,是運河邊的一個小碼頭,南來北往的客商在此駐足歇腳。明永樂年間,雙塘村建起了一座東五台寺,碼頭周邊陸續修建了臨街店舖作為酒家客棧。當時靜海流傳一句順口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了北京,就數雙塘。”到清朝末年,朝廷疏浚河道,運河改道後,村子被一分為二,運河以東稱東雙塘,運河以西稱西雙塘。

和改革開放後的很多中國村莊一樣,西雙塘也曾依靠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為村裏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是到上世紀末,村內的冶煉、印染、軋鋼等企業,有的排放煙塵超標,有的使用酸類,直接導致了村內環境品質日漸惡化,眼見自然宜人的小村就要被工業化的廢棄物污染。西雙塘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立新意識到,“生態立村,環保興村、和諧強村”才是未來西雙塘的發展方向,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為子孫後代營造一個優美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保護農業生態、開發旅遊業應該在西雙塘佔據主導地位。”在不同場合,陳立新不止一次強調著西雙塘的定位。而下決心轉型邁出這一步,也經歷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陳立新算了一筆賬:西雙塘有6000多畝耕地,每人平均5.3畝,向土地要效益,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效益不可估量;同樣,深入挖掘運河古村的歷史與民俗文化,發展旅遊業,也是未來的方向之一。在天津社科院、南開大學專家的幫助下,西雙塘制定了《2008——2020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確立了生態村建設的三個定位,即“天津生態民俗旅遊第一村”、“現代迴圈農業示範村”和“中國北方新農村社區建設先導村”。全村的發展重點落到第三産業,特別是旅遊業上。這也是西雙塘文化發展的第一步。

村裏首先關停了九家污染較重的企業,為毛革等污染略小的企業安裝了環保處理設施;建造了一座佔地400平方米,日處理生活廢水300噸的環保污水處理場,經過處理的污水,可以補充人工湖的水源,也可以澆灌農田;同時對村內基礎設施做“城區化改造”,修建了30公里的柏油路、3萬多延米的地下管道,安裝了400盞新式路燈,修建了園林式垃圾處理場、水衝式公共廁所。

經農業部門監測,西雙塘村內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了較高標準。生態的優勢逐年顯現,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資金,曾經出外學習或打拼的年輕人紛紛回家鄉創業。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土木專業的喬博峰,放棄了移民資格回西雙塘搞起了生態農業。他將在美國接觸學習到的小型農場知識“移植”到村內,如今,他的生態農莊已經初具規模。

西雙塘印象之二:

“國際級”農業旅遊村

有了環境依託,發展農業旅遊便有了資本。西雙塘先後開發出都市生態園、酒堡植物園、林果採摘園、林蔭活動園和漁業養殖園等産業旅遊項目。全村種植果樹2000畝,包括蘋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柿子、紅果等,金秋時節,大批城市遊客偕老帶幼到果林採摘、野餐,遠離城市喧囂,共用鄉村的快樂時光。陳立新——這位土生土長的村裏人還與時俱進抓住了網際網路的熱點,將“開心農場”引人村中,建設了幾百座小莊園,這裡有木質別墅、庭院和溫室大棚,遊人可以自己種植、自己採摘、自己養殖,休閒觀光,自娛自樂。

西雙塘村的規劃、構想,都深深打上了陳立新的烙印。“村裏的建築都是陳書記的創意,他的思路就是不怕大、不怕難、不怕新。”村幹部告訴記者,如今的西雙塘,僅鳳凰湖就要建成了7個中心,17個景點。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島上的生態小鎮——西美納斯生態小鎮被複製到了西雙塘村。西美納斯生態小鎮是北美度假示範區,也是旅遊養老的典範。採用加拿大小木屋的外形以及生態化的景區設置,按照投資者的期望,這個旅遊項目將是“天津金色大地的轉型之作”。

村裏的荷花池引進培植了南斯拉伕雪藕,荷花盛開的季節,遊客最愛在這裡拍照。面積達800畝的鳳凰湖是垂釣的好去處。在村子文化廣場的位置,聳立著一座“凱旋門”,前面是持刀躍馬的關公像。高達29米、預示著吉祥如意的“天下第一象”將成為西雙塘村標的新標誌。“大象”體內別有洞天,上層為文藝演出舞臺,下層是一座5D影院,這也是本市第一座建在村裏的5D影院。此外,村西還正在建設一座可容納2000人的水城大劇院,計劃明年投入使用。與大城市相比,這些建築也許並不現代,但它們代表了這個時代中國農村的多元化風格,是農民致富後對自身文化的一種尋根和呈現,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西雙塘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遊客。在很多驢友論壇天津版或騎行、自駕遊、攝影俱樂部的論壇上,經常可以看到網友相約去西雙塘旅行或外拍,他們盡情享受大自然,還可以“當一日農民”,自種自收。他們放鬆地與這裡的村民和諧共處,去理解和體驗他們的生活,小村也用美麗和緩慢包容下一群群遠道而來的城裏人。

西雙塘村主管宣傳工作的同志告訴記者:這些年,西雙塘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萬遊客,他們通過網際網路或媒體報道了解西雙塘,參觀之後,給他們留下了更直觀的印象。中國國際旅行總社還將西雙塘確定為涉外旅遊村,近年來有17個國家和地區近10萬旅遊者來村觀光旅遊、參觀交流。西雙塘的名聲傳到了世界各地。

西雙塘印象之三:

和諧的民俗文化村

為了恢復運河文化,在古村、古寺、古街的基礎上,西雙塘村投資興建了明清風格的“倣古購物一條街”。按照規劃,店堂內將經營名人字畫、文房四寶、古董文物、石雕玉琢、珠寶瓷器、紅木傢具、竹編柳編、銅藝鐵藝、茶道刺繡等,同時還出售特色農産品,並有百種小吃供遊客品嘗。與古街相連的書畫廊,建有58尊浮雕石柱,石柱上雕刻了300首唐詩宋詞、8幅畫作,靜海文物陳列館也將在此落成。

最特別的是,陳立新在古街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創意。他自編自導了一台名為《夢幻王朝》的大型古裝戲劇。190名村民以民間幽默搞笑的方式,演繹了包括入朝上殿、踩街選元帥、皇帝嫁女兒等故事情節。今年9月30日西雙塘古街正式開街,這臺《夢幻王朝》也會長期在古街的舞臺上迴圈表演,為觀光遊客助興。

“物質富了不算富,精神富了才真富”,這句話是陳立新的口頭禪。在他的支援和帶動下,村裏先後興建了文化廣場、文體活動中心、影劇院等文化休閒設施。夏天傍晚的文化廣場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村民們伴著音樂扭秧歌,或圍成一圈吹拉彈唱,從村裏各個崗位下班的年輕人則興趣盎然地在周邊圍觀,也有人會隨時加入秧歌隊伍。近年來,西雙塘成立了河北梆子劇團、歌舞團、威風鼓隊、秧歌隊和腰鼓隊,參與文藝活動的村民達500人,差不多佔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他們利用生産之餘排練,其中也包括很多原創節目,內容涉及村裏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陳立新自己也喜歡吹拉彈唱,演出和排練現場,常常能看到他和村民一起操練起來。他説:“我們村裏人都喜歡扭扭秧歌,唱唱戲,後來這些 閒白兒 漸漸成了正事兒,形成了格局,形成了規模,慢慢就升級了、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了,有意思了。”

“中秋團圓宴”是西雙塘的另一個文化品牌。從1996年開始,每逢農曆八月十四晚上,全村男女老少在文化廣場歡聚一堂,邀來十里八鄉的親朋好友,聽歌賞戲,吃月餅,敘親情。只有1000多名村民的小村,參加聚會的人數擴大到了7000多人。

當生態、旅遊、鄉村文化成為西雙塘發展的三要素之後,我們對西雙塘未來的發展前景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西雙塘,記者聽到了這樣的故事。村裏的護村河雜草叢生需要清淤,如果請施工隊來幹得需要半個月,花費50萬元,村幹部們決定由黨員帶頭自己幹,第二天早晨四五點鐘,黨員們就自覺來到護村河,揮锨除草挖泥,村裏的男女老幼也都加入了義務勞動的隊伍。近兩萬平方米的清淤工程沒花一分錢,僅用了不到一週就順利完成了。這樣的故事在西雙塘還有很多。集體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充滿朝氣的農村生活。(記者 何玉新)

文章來源: 天津日報 責任編輯: 陳媛
官方微網志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