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作為中國共産黨的締造者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早在建黨初期,就十分重視思想理論的選擇和建設。他們在總結中國近代以來一切為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解放事業而進行的英勇抗爭的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從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中,清醒地認識到,理論就是旗幟和方向,理論就是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他們希望將要建立的黨應當是“主義”的結合,“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因此,在當時各種各樣的理論、思想、觀點、主義當中,堅定地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在黨幼年時期,對自己的指導思想的認識還不成熟,有的從右的方面不論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意義,更多的則是從“左”的方面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結果都使中國革命遭受極大損失。因此,我們黨才開始認識到,要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勝利地指導中國革命,必須使誕生於德國的馬克思主義、誕生於俄國的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於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特點的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繼續體現其生命力、感召力和戰鬥力,就必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飛躍,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與中國共産黨所面臨的新的時代和實踐、新的形勢和任務相結合,創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正是適應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開闢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繼續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創立了科學發展觀。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主題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國際局勢和我國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理論創新,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都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1   2   3   下一頁  


責任編輯: 方圓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