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 理論成果

">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

俄國十月革命開闢了世界無産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是毛澤東思想産生的時代條件和國際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加劇,造成革命形勢。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它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標誌著世界無産階級革命新時代的到來。十月革命的勝利不僅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無産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而且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被壓迫民族人民的覺醒,因而十月革命後世界民族解放運動廣泛興起。由於俄國與中國相鄰,俄國十月革命炮聲對中國的震動更大,而且中國在很多方面與俄國有相似之處,如都是地大人多、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反動統治時間長而且政治腐朽等,因而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的影響更為巨大和深刻。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發生於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解放而苦苦求索——學西方搞實業救國、學日本搞維新變法、學美國搞民主共和卻重重失敗的歷史條件下,十月革命的勝利無疑是為中國人民指出了一條新路。因此,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使中國的先進分子認識到世界潮流的變化,得出了“向俄國人學習”、“走俄國人的路”的歷史結論。用當年毛澤東的話來説,就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誕生後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努力運用它來指導中國革命運動,並使之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促使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是毛澤東思想産生的社會條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社會內部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歐洲和俄國。中國社會經濟中佔支配地位的是帝國主義國家在華經濟和國內的封建經濟。掌握中國政權的是受帝國主義支配的封建勢力和大資産階級。在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壓迫下,中國政治經濟非常落後,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毫無民主權利可言。近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決定了中國需要進行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而革命則需要一個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從1840年開始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資産階級改良運動,辛亥革命,其失敗的原因物質上的落後固然是重要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科學的革命理論作為指導,是精神上的被動。因此,要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必須用新的科學的指導思想來解決在中國這種特殊國情裏發生的特殊革命所遇到的特殊困難。這種新的理論就是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就是説只有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正確判斷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各階級狀況,科學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制定適合中國情況的路線、方針,才能從根本上正確解決馬克思列寧主義原有結論中沒有給予現成答案的中國革命的特殊問題。這個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毛澤東思想。

新的社會生産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産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近代中國新的社會生産力主要指近代工業和代表先進生産力的工人階級。19世紀40-50年代,隨著外國資本在中國最早開放的港口投資設廠,中國工人階級開始出現,到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工業也有了初步發展,與此同時,工人階級隊伍也不斷壯大。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的民族工業乘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歐戰無暇東顧而迅速發展起來,工人階級隊伍也迅速地壯大,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中國的産業工人已達200多萬人。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軍和領導階級。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一方面迫切需要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思想來指導,另一方面也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及其中國化——毛澤東思想的産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階級條件。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毛澤東思想産生和形成的實踐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前提。毛澤東思想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不僅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時,也來源於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偉大實踐。在探索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和揭示中國革命特殊規律的偉大實踐活動中,中國共産黨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最初我們黨只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當作教條,照搬照抄,因為脫離中國國情使中國革命受到極大損失。失敗乃成功之母。正是在總結中國革命的教訓的基礎上,中國共産黨認識到,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形成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理論,即使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在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中國革命才能取得勝利。作為我們黨歷史開工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離開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毛澤東思想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就不可能産生、形成和發展。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馬列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中國共産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過程。從中國共産黨成立到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萌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和階級的經濟地位和對革命的態度,闡述了無産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從北伐戰爭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時期。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創造了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的理論,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建軍和建黨等問題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適合中國國情的原則。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和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達到成熟的時期。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的重要轉捩點。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地位,實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民主革命的第二次轉變。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引導全黨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展了解放思想的整風運動,系統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正確認識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毛澤東思想得以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1945年,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是毛澤東思想繼續發展的時期。一方面,及時地提出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理論;另一方面,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理論方針政策。

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鬥爭中,特別是在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和中國共産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的鬥爭中,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起來的,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向前發展的。

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等等。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獨立自主,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是我們立國、建國的一個根本方針。

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是毛澤東思想的本質特徵,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最顯著的特點。正如劉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指出的,毛澤東思想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中國的。毛澤東思想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漫長時期裏,始終如一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産黨也正是在自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察中國歷史和社會、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觀、方法論、宗旨、目標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它們都代表著無産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是無産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翻身求解放的銳利思想武器。毛澤東思想又完全是中國的。中國革命需要馬克思列寧主義,但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並沒有具體論述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因此,在中國進行革命和建設,必然會遇到許多特殊的複雜的問題,這決不是靠熟讀背誦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就可以成功的,這必須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完全是中國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的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片面肯定或誇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視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學的,都是錯誤的。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否定和誣衊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右的傾向;一種是完全照搬照抄馬克思主義的“左”的教條主義傾向。(作者 張榮臣 謝英芬)

責任編輯: 方圓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