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文學

音樂文學

發現與認知:明代青陽腔滾調的曲學價值

口述史助力崑曲藝術傳承發展

《會寧戲劇史話》出版

8月25日,甘肅首部記述縣域戲劇藝術發展史的專著《會寧戲劇史話》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舉辦首發式。

戲曲形式和科技題材有機融合

中國戲表達了什麼

新編歷史劇《蘇秦》:歷史意識與當代視角

北京人藝:培養德藝兼備的表演人才

從前輩藝術家手中接過嶄新的《北京人藝演員談表演》一書,青年演員龔鈺泉難掩激動之情,思緒良多。他回想起過去學習曹禺先生的《雷雨》時,就嚮往著有一天能到北京人藝觀摩演出。

李默然:中國演劇體系的踐行者

中國話劇自春柳社演劇始,百年間涌現多位戲劇大師,如歐陽予倩、田漢、焦菊隱、袁牧之、金山、黃佐臨、趙丹、石揮等,他們在北京、上海等地追求建立“中國的表演體系”。

越劇的獨特審美

工筆畫尤其在人物畫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仕女畫”不僅藝術高超,更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極具審美價值的曼妙女性形象。

獨角戲的表演探索與創新

《一個人的莎士比亞》中演員則還需分飾嗜酒且暴躁的校長、儒雅而睿智的父親、身有殘疾的少年等角色,用靈活的動作、形象的表情惟妙惟肖地表演多位角色。

莫扎特音樂之“效”

音樂頗能狀物,並做到“語言所不能”,正因音樂的表達介於語言和情感之間,超出了語言範疇,並直指人的內心世界,故此它能讓劇情神氣活現。

孔子棲居弦歌聲中 涵養君子人格

周禮規定:“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必備琴瑟,善奏琴瑟,是士人不可或缺的一種標誌,一種近乎必須的生存方式。

都市的庸常與自我的隱憂

這不是那種聲嘶力竭、能量爆棚之作,而是一部淡淡的、靜靜的,卻不乏內力、十分克制隱忍的作品。

武戲 醜戲 鬼戲極致難度的高級審美

“藝苑擷英——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展演”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連演5場,涵蓋京劇、崑曲、河北梆子、新昌調腔、揚劇、紹劇、婺劇、秦腔、桂劇、潮劇等10個劇種23個劇目。

唱響《黃繼光》激情滿胸腔

7月31日,由鄧攀作詞,章榮強、陳小濤作曲,陳小濤演唱的熱血軍歌《黃繼光》在中國網·音樂中國頻道首發,為慶祝建軍95週年獻上了一曲盪氣迴腸、鼓舞人心的英雄讚歌。

“箏樂裏的紅色記憶”緬懷隱蔽戰線烈士

請把你的微笑留下——動巴娜西樂團和他們的歌聲

生活是離不開音樂的。在某些特殊時刻,音樂引導著情緒,主導著感覺,為平淡甚至枯燥的生活帶來異彩,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美好的記憶與期待。

藝研院發佈百部文藝作品榜單

用音樂溫暖前行中的奮鬥者

眾説紛紜的“四功五法”

中英雙語《戲曲北京》正式出版

中國古代戲曲文獻整理的標誌性成果

舞蹈家夏冰《金哪銀兒梭》:泥土舞出的中國土芭蕾

“擁有屬於自己的詩意人生”成Z世代的風尚祝福

元宵節是如何成為“中國式狂歡節”的

慶元宵 賞冬奧會裏的“中式美學”

上海故事海外“圈粉”,以文學映照呈現城市豐富表情

孟小書出新作聚焦搖滾青年

北京青年女作家孟小書近日推出新作《業餘玩家》,為此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單向空間聯合主辦“他們試圖在改變著什麼——孟小書《業餘玩家》新書分享會”。

散文的金色——當代軍旅作家孫華偉“散文七題”讀感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解讀 沒人能拒絕《紅樓夢》?

《蘭心大劇院》:調性很高級 敘事不達意

辛棄疾《水龍吟》詞“紅巾翠袖”應作何解

從紅色音樂中破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密碼

群眾性音樂作品創作應做到“四個注重”

《白蛇傳》的故事是如何演變的?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説之一(另外三個是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2006年作為江蘇省鎮江市、浙江省杭州市申報的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聽胡夏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赴一場民俗文化盛宴

閩劇文獻展首度進京展出

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開館 李樹建戲曲藝術傳承中心揭牌

用評書講黨史 名家田連元帶來《秋收起義上井岡》

《用音樂學古詩》助力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