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踐致遠;行遠自邇,篤行不怠。
2024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17週年特別時刻。同時,北京藝術中心也步入開幕運營一週年的關鍵節點。
十七載弦歌不輟揚帆進,十七載風華正茂破浪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國家大劇院始終秉持“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辦院宗旨,在“一院三址”新格局下推動各項事業提質增效,全面展現新時代文化發展新氣象。
其中,“六大平臺”建設成為推進國家大劇院高品質發展強勁動力,且成績斐然:藝術航母承載高頻大體量優質演出服務觀眾,激情創作涌現原創精品,于傳統與現代交織中弘揚時代主旋律,厚植文化自信;文化外交舞臺彰顯大國風範,藝術普及滴灌深度耕耘,全齡覆蓋惠民暖心,文明觀演蔚然成風;科技賦能舞臺,創新藝術表達新語匯,拓展多元藝術新空間。
守正創新,“藝”心為民;一院三址,同輝共振。未來,國家大劇院將繼往開來,鏗鏘篤行,為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賡續奮進,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砥礪歌行。
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音樂會
■藝術航母承載經典
關鍵詞·表演藝術中心平臺
藝術航母,承載經典,使命在肩。
2024年,國家大劇院以“一院三址”的卓越佈局,在演出體量上實現了歷史性的躍升。11個劇場、1.3萬個座席、每年演出約1200場,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展現出在全球文化藝術領域的卓越地位與影響力。
國家大劇院眾多藝術節品牌交相輝映,精彩紛呈。“國樂之春”演繹著國樂亙古綿延的生命力;“五月音樂節”深耕室內樂的無限創造潛能;“漫步經典”構建了一幅流光溢彩的音樂生活畫卷;“八月合唱節”主題多元豐富,形式絢麗多彩;“國際戲劇季”為各國藝術家及戲劇愛好者搭建起國家級、國際性的戲劇藝術展示、交流、鑒賞平臺;“歌劇節”匯聚世界經典劇目與民族原創佳作;“舞蹈節”讓觀眾在美輪美奐的舞姿中感受人類情感的共鳴與藝術的極致;“醇·萃古典”匯聚當代古典樂壇的頂級陣容,傳遞出古典音樂的無窮魅力。“百戲中華-國家大劇院非遺戲曲展演”貫穿全年,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遠魅力。國家大劇院在藝術傳承中始終不忘順應時代發展,始終發揮著引領作用。
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指揮家祖賓·梅塔、尼爾森斯、譚盾、艾森巴赫、捷傑耶夫、梵志登、馬琳·艾爾索普、圖岡·索契耶夫、庫倫齊斯、水藍;演奏家齊默爾曼、波格萊裏奇、穆特、布赫賓德、丹尼爾·弗洛紹、艾利索·維薩拉茨、郎朗、王健、殷承宗、張昊辰、呂思清、寧峰;歌唱家曹秀美、喬伊斯·迪多那托、布拉·格茲瑪娃以及爵士音樂家赫比·漢考克、溫頓·馬薩利斯;京劇名家孟廣祿、魏海敏、史依弘、王佩瑜……中外藝術家星光璀璨。維也納愛樂樂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英國愛樂樂團以及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古巴國家芭蕾舞團等國際名團接連亮相。
國家大劇院在“一院三址”格局下,首次把當下備受年輕觀眾喜愛的音樂劇引入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版圖”: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原版倫敦西區音樂劇《貓》等演出深受觀眾好評。
演出藝術門類的拓展,使得國家大劇院這艘文化航母在藝術的廣袤海洋中奮勇破浪,開闢出嶄新而絢爛的藝術航線。這不僅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深厚積澱,亦引領著新時代文化藝術的深入探索與創新。
“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民族舞蹈專場演出
■藝術原創深耕精品
關鍵詞·主題原創藝術平臺
“三團兩隊”,探索原創,創演精品。
國家大劇院積極探索藝術創作的創新之路,管弦樂團、合唱團、歌劇演員隊、戲劇演員隊、BDA青年舞團,朝氣蓬勃,動能澎湃,推進藝術創作的多元化與創新,展現出無限的活力與潛力。
17年來,國家大劇院在經典母題中深入挖掘,2024年新製作了一系列經典原創作品,為大眾提供高品質文化供給。
值甲午海戰130週年之際,國家大劇院推出原創話劇《鄧世昌》,“撞沉吉野”,向死而戰,鄧世昌報國的熱忱、純粹的堅守,喚起了當代觀眾的強烈共鳴。
國家大劇院製作瓦格納歌劇《指環》之《萊茵的黃金》,以充滿未來主義的舞美風格,為觀眾呈現出一場舞臺視覺盛宴;新製作小約翰·施特勞斯輕歌劇《蝙蝠》則由9個國家藝術家的主創班底為這部經典作品帶來了國際化視野的當代表達。
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國家大劇院製作京劇《白蛇傳》嘗試探索全新的故事形態和解構視角,運用高科技手段豐富空間、情感表達,將京劇傳統樂隊與數字樂隊融合,為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聽體驗。
國家大劇院首部戶外沉浸戲劇演出——森林劇場版《仲夏夜之夢》、話劇《一仆二主》、《烏鴉與麻雀》風格各異,將經典之作以全新的藝術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12月在北京藝術中心迎來世界首演的《戰爭與和平》是國家大劇院創作推出的首部原創音樂劇。該劇的問世標誌著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創作在原有的“歌樂舞劇戲”五大門類的基礎上開闢了新的疆域,也為國家大劇院建院17週年、北京藝術中心開幕1週年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格局的承載下,中外題材劇目輪番上演,生動彰顯了劇院的文化活力與藝術魅力。經典與現代的交錯、東西方藝術的交匯,推動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使得觀眾在欣賞精彩演出的同時,深刻感受到國際文化的包容與廣博。
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暨臺湖舞美國際論壇
■藝術交流廣結藝友
關鍵詞·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交流互鑒,多彩豐富,溝通無界。
建院以來,國家大劇院以“國際性”為辦院宗旨之一,秉承開放包容的理念,推動各國文化交融,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從2019年起,國家大劇院連續舉辦“世界劇院北京論壇”“世界交響樂北京論壇”“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併發起成立世界劇院聯盟,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的34家藝術機構成為聯盟會員。
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暨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以“世界表演藝術——邁向可持續的未來”和“美學·聲學·共生”為主題,首次在國家大劇院、北京藝術中心、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一院三址”共舉行10場論壇活動,近300位全球表演藝術機構代表圍繞青年藝術家培養、藝術普及與觀眾培養、劇院運營管理、聲學美學與舞臺美術的融合、音樂劇的創作發展等熱點議題交流討論,共同探索全球表演藝術面臨的機遇挑戰。
音樂跨越國界,文化架起橋梁。在世界劇院聯盟框架下,國家大劇院與聯盟會員機構還通過聯合製作歌劇、推出線上演出,成員交流互訪等多種方式加深合作,書寫著藝術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今年10月,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假面舞會》亮相中東頂級藝術殿堂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這是國家大劇院深耕世界經典的又一次突破,更是世界劇院聯盟會員機構間深入聯結的生動書寫。與此同期,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赴俄羅斯展開巡演,先後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與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三場音樂會,並開展多場交流活動。此次巡演被列為2024-2025中俄文化年活動之一,不僅是國家大劇院與國際優秀藝術機構交流合作的結晶,還是兩國深厚情誼不斷賡續、人文交流日益加深的成果。
當地時間11月17至19日,國家大劇院代表團應邀出席2024拉丁美洲歌劇聯盟年會,世界劇院聯盟主席、中國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以“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探索與實踐”為題發表演講。王寧院長闡述了文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介紹了國家大劇院“六大平臺”的功能理念,分享了劇院多年來運營管理的“六大經驗”。11月18日,世界劇院聯盟理事會會議在智利聖地亞哥召開,這是世界劇院聯盟成立後,首次在會員機構所在國舉辦機制性會議,有效提升了聯盟全球知名度和運營能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作為國家文化平臺,國家大劇院積極服務大國外交,在多場國家重大外交活動中舉辦了一系列高規格、高層次的文化交流活動。“中俄文化年”開幕式暨慶祝中俄建交75週年專場音樂會,“奇妙的和諧”——普契尼音樂會,“慶祝中法建交60週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精品活動”,“中國巴西建交50週年專場音樂會”“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會”等在大劇院舉行。截至目前,國家大劇院已與全球140多個國家的政府部門、藝術機構、國際組織和駐華使館進行交流往來,與41家機構在資源互換、聯合製作、人才交流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打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國家大劇院樣板”。
國家大劇院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
■藝術普及以文培元
關鍵詞·藝術普及教育平臺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美育先行。
國家大劇院作為“人民的藝術殿堂”,多年來堅持不懈地進行藝術普及教育,充分發揮劇院在推動全民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覆蓋全年齡層的藝術普及教育活動“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我和祖國一起成長”六一兒童節主題演出活動、“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貫穿全年,推行“低票價”惠民政策,常態化舉辦“週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等公益演出及活動,每逢節日舉辦的“公益座”回饋為首都城市建設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各界人士,通過“百場公益演出”項目將高雅藝術送進社區、鄉村、院校,直達基層送到群眾身邊,不斷用藝術反哺大眾,讓群眾共用國家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今年8月,在中美建交45週年之際,由國家大劇院與北京市教委聯合創建的北京青年交響樂團受邀赴美參加首屆“WOW!世界青年管弦樂團周”演出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動。130位來自中國的青年樂手亮相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奏響了震撼人心的青春音符,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朝氣、自信、開放。這亦是國家大劇院對加強中美文化交流、促進藝術繁榮的積極踐行。
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國家大劇院共同主辦的“美育芳草”國家大劇院青少年藝術節閉幕演出上,來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十余所學校的300多名師生齊聚北京藝術中心的舞臺,與現場來自京津冀三地1500余名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完成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藝術殿堂美育課”。2024年,“美育芳草”精心策劃並呈現了33場精彩演出和60余場美育活動,累計共有7000余名學生登上了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的舞臺,惠及師生群體近10萬人次。
全民美育,需要全方位的藝術滴灌,觀演禮儀培養同樣重要。不僅要做好“臺上”功夫,也將提升“台下”觀眾素質作為己任。今年7月,國家大劇院倡導發起“文明觀演在行動”,廣邀知名藝術家、專家代表與觀眾群體積極參與,通過多角度立體發聲與線上線下聯動引導,在營造劇場文明觀演氛圍和共塑社會精神文明層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系列線上演出——“月是故鄉明”中秋特別策劃節目
古城之憶——北京的衚同主題藝術作品展
■藝術殿堂智慧之光
關鍵詞·數字文化傳播平臺、綜合藝術展示平臺
藝術+科技,交互共創,藍海探路。
在城市的文化版圖中,劇院不僅僅是表演藝術的核心所在,更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市民的精神家園。“綜合藝術展示平臺”與“數字文化傳播平臺”作為國家大劇院“六大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時代下亦被賦予了更多新內涵。
5G、8K、XR、AR、VR等新興技術的運用,為舞臺藝術呈現提供了更多可能。國家大劇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智慧劇院”建設為引領,致力於為大眾提供精彩、多元的數字文化産品。
國慶節期間,一場運河之畔的音像藝術盛會成為首都市民難忘的文化藝術之旅。在北京藝術中心舉辦的2024國際音像藝術作品博覽會上,從唱片到音響,再到人工智慧、虛擬拍攝、立體影像、AI生成、超高清視聽等多種前沿科技手段與舞臺表演藝術的融合作品,讓觀眾親身體驗到了藝術與科技的“雙向奔赴”,成為博覽會中的高人氣打卡點。其間,聚焦音像藝術行業的發展及前景,諸位音像界、科技界、藝術界專家學者匯聚“未來已至”專業論壇,共同探討了藝術與科技融合下的發展路徑和創新方向。11月,由國家大劇院採用8K超高清技術拍攝的話劇電影《林則徐》以及4K舞劇電影《天路》,受邀參加第18屆曼谷中國電影節,為中泰兩國觀眾呈現了高清鏡頭下的藝術細節、匠心之美。
進則攀高、進則出彩,“藝術+科技”正呈現出澎湃的動力之姿。北京藝術中心舉辦的“藝術第二現場”,運用尖端科技打破舞臺藝術界限、傳播高品質藝術文化。音樂會在國際鋼琴大師郎朗領銜下,通過超高清直播技術與最新鋼琴技術,實現了北京藝術中心和北京城市圖書館的同步呈現,為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盛宴”。
國家大劇院不僅是表演藝術的殿堂,也是一座綜合藝術的“博物館”、城市的“文化會客廳”。17年來,大劇院通過海量演出、藝術展覽、歌劇電影展、線上演出、藝術餐飲、藝術文創等,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多元立體的藝術之美,為觀眾創造更多文化服務新場景。
2024年,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共舉辦了40余個跨界融合的展覽,既有“戲韻丹青”“梅韻霓裳”“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等戲曲主題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天工京作”“古城之憶”“北京印象”等展覽多角度描摹北京歷史文化軌跡;“紅色軍魂”“文藝為人民紅色主題展”“新時代奮鬥者·忠誠衛士”等則展現了紅色精神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位於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臺湖舞美藝術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家集設計、製作、研究、交流、收藏、展陳于一體的綜合型舞美藝術主題博物館,其擁有各類館藏近千件,通過參觀遊覽、沉浸式體驗等形式引導觀眾探尋幕後舞美製作的奧秘。
今年博物館日,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推出“音畫交融·美美與共”特別節目。在虛實交融中,帶觀眾雲端“觸摸”文明古跡,跨越人文歷史,逛遊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多重文化空間。而中秋節特別策劃節目則通過製作沉浸式舞蹈作品,利用虛擬現實拍攝穿越時空之門,為線上觀眾呈現了一場如夢如幻的視覺體驗。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堅持精品創作,創新拍攝手段,將名家名團資源與科技體驗相融合,這一品牌已越來越為大眾所熟知和喜愛。2020年4月起至今,已累計播出達270余場,全網點擊量超63億次,海外播出覆蓋175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余萬海外受眾。
作為綜合藝術展示平臺的一部分,國家大劇院文創和餐飲同樣從藝術中廣泛汲取靈感,著力打造大劇院“大文創”概念,不斷為觀眾帶來驚喜。如今,大劇院文創出品總計已達千余種,建築衍生品、劇目周邊、art鵝形象産品更是深入人心。“圖蘭朵”“天鵝湖”“阿依達”“牡丹亭”等特色劇院咖啡也深受觀眾喜愛。
從國家大劇院、北京藝術中心到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始終致力於為觀眾帶來多元、創新、鮮活的藝術體驗,構建充滿活力的藝術産品生態。
藝術繁花,共用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