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演藝之都”北京再次煥發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耀眼光芒。這一年,以舞臺藝術為橋梁,名家大團頻繁到訪,中國聲音持續出海,雙向積極的文化交流不斷結出碩果,為“大戲看北京”的文化名片拓展更加廣闊深刻的時代意義。
李心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登臺馬林斯基劇院。牛小北攝
法蘭西喜劇院《司卡班的詭計》亮相2024北京人藝國際戲劇邀請展。
88歲指揮大師祖賓·梅塔重返國家大劇院。本報記者方非攝
請進來
國外藝術家點亮北京舞臺
盤點了一下最近的觀演日曆,樂迷馮先生用手機給2025年1月1日設置了日程提醒。這一天,國際鋼琴巨擘安德拉斯·席夫將重返國家大劇院,再度向北京觀眾展示他那考究細膩的深厚功力。“差一點兒就沒買到票。”現在回想12月初音樂會開票後迅速售空的“盛況”,馮先生“心有餘悸”,而這樣驚險的搶票時刻,幾乎貫穿了他的2024年。今年,延續2023年北京舞臺的一路高光,世界各地的大師名團繼續密集抵京,共同締造了一個個璀璨時刻。
在國家大劇院,安妮-索菲·穆特、祖賓·梅塔、瓦萊裏·捷傑耶夫、馬林斯基劇院、維也納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永恒樂團等響噹噹的名字接連出現,留下了動人的文化記憶;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升級重啟的2024北京人藝國際戲劇邀請展廣邀俄羅斯國家話劇院、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法蘭西喜劇院、法國柯林國家劇院、喬治亞第比利斯瓦索·阿巴希澤州立新劇院等戲劇“國家隊”登臺,萬花筒般折射世界戲劇舞臺的現狀與趨勢;在第27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音樂持續築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從非洲大陸遠道而來的南非開普敦歌劇院,深度刷新了北京演藝事業的交友距離;在北京藝術中心、天橋藝術中心等加速崛起的地標性劇場,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俄語巡演版、原版倫敦西區音樂劇《貓》、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等熱門音樂劇數度拉動全城的觀演熱潮,影響力輻射周邊城市……
國際藝術家的到來,極大豐富了“演藝之都”的內容供給和觀演選擇,以今年的“大戲看北京”展演季為例,境外劇目數量創下歷年之最。而透過活躍專業的北京演藝市場,藝術家們也正在了解今日中國。維也納愛樂樂團主席、小提琴家丹尼爾·弗洛紹一走進國家大劇院,便被這裡的氛圍深深打動,綿延數百年的古典音樂吸引著年輕人甚至小朋友入門欣賞,這種景象“讓我們觸動,也讓我們讚嘆”,弗洛紹説。
走出去
中國聲音“出海”彰顯文化實力
文明互鑒,禮尚往來,中國藝術家也在不斷走向世界。今年,中國聲音、中國故事頻頻“出海”:不久前,中國交響樂團首次赴阿聯酋巡演圓滿落幕;兩個月前的金秋時節,作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交響樂團攜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于10月前往法國,在圖盧茲、普羅旺斯、巴黎大放光彩;同樣在10月,在中俄建交75週年之際,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開啟首次赴俄羅斯巡演,以音樂留下兩國人民相知相親、世代友好的寫照;與此同時,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假面舞會》到訪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國“國家大劇院製作”這張金字招牌的實力;更早些時候,今年5月,北京人藝《我們的荊軻》遠赴塞爾維亞,兩晚演出既掀開了劇院重啟國際巡演的新篇章,更完成了中國話劇在貝爾格萊德的首次亮相。
在高規格文化出訪活動深入開展的同時,今年,北京文藝院團與北京文化企業接連以商業演出形式推動中國文化藝術作品走向海外:中國雜技團《青春ing》51場日本巡演售罄,首屆華語舞臺高清影像環球展映集結中央芭蕾舞團《吉賽爾》等多部作品,實現了華語舞臺藝術影像組隊“出海”的突破……“海外商業演出最能將中國文化送到外國觀眾跟前,讓他們感受中國舞臺藝術的發展。”北京九維文化董事長張力剛説。未來,深耕國外市場仍將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
結碩果
國際視野浸潤文藝創作
源源不斷的文化交往浸潤著北京文藝創作的土壤,孕育著視野開闊、品質上乘的優秀作品。今年11月,國家大劇院全新製作的小約翰·施特勞斯輕歌劇《蝙蝠》首演,9國藝術家聯袂攜手,為這部久演不衰的經典作品賦予了輕巧靈動的現代表達。眼下,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正在熱演,它以列夫·托爾斯泰的原著為藍本,集合了中俄主創團隊,讓音樂劇承載《戰爭與和平》的首次嘗試在中國落地。
導演阿麗娜·切維克説,“雖然主創團隊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對於愛、關懷等主題,我們有著同樣的共鳴。”長達數月的創排過程中,中俄藝術家求同存異,共同為這部浩瀚巨著注入當代新解,用作曲家舒楠的話來説,大家“打破了很多規矩,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創作了一部屬於這個時代的《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不會是終點,在市場成熟、活力迸發的北京,更多凝聚國際力量的佳作將在未來繼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無限風采。(記者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