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征
北京人藝本年度最後一部新排劇目《迷幻》,歷經十幾年的蓄力,終將於12月27日登台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從2008年動議到2024年建組,當年創作團隊中的馮遠征、徐昂和音響設計鄭晨依然還在,只是16年的等待讓他們換了角色、多了沉澱。
《迷幻》是法國作家施密特1996年發表的作品,劇中只有兩個角色——一位獨自居住在小島上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一位自稱是記者的不速之客。兩個人物之間通過不斷地交流與交鋒,一次次接近真相,又打破真相,反覆追問“你是誰”這個問題。經過不斷深入,層層反轉,答案在劇終時分才得以揭曉。
“這個戲的核心不是在講一個敘事性的故事,而是在解一個謎。”導演徐昂介紹,整個劇本以14個段落的問題來對應世界名曲——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的14個樂章;劇中的角色也同觀眾一樣,面對同樣的困惑。演出的過程,也是演員帶觀眾一起解謎的過程。
2008年,《迷幻》原本準備由北京人藝已故院長、時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任鳴執導,當年原本準備出演其中角色的徐昂這次擔任導演。十幾年的沉澱,徐昂認為自己對於作品能夠看得更加明白,“原來我覺得這部戲有很多把鎖,需要很多把鑰匙,現在我覺得其實只用一把鑰匙就可以打開所有的鎖。這把鑰匙就是‘你是誰’。排練的過程就是把這個劇本翻譯成一種大家可以看懂的方式。”徐昂在進劇院之後排了不少“男人戲”,“這部戲也是如此,兩個男人在一起聊了將近兩個小時,聊完後感覺舞臺上出現了一個一直不在的女人非常清晰的面目。”
此次,無論導演還是表演,都不會刻意去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而是以原貌來“出題”“解題”。作品的名字“迷幻”所代表的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的奇特感也會通過舞臺裝置來表現,諾獎得主新近出版的第21本書的樣書堆、沒有隔間的洗手間等,都充滿神秘與趣味。而洗手間其實是徐昂曾經在一位藝術家的家中見到的場景,原因是主人並未打算在這樣的房間中會客。這些也都是對主人公內心以及日常生活的描述。
劇中的兩個角色,分別由人藝院長馮遠征及外邀演員閆楠飾演。兩個角色在交流的過程中,伴隨每一重身份的變化,人物關係和態度也會發生轉變,這樣的表演格外考驗演員。“2008年看劇本的時候覺得不難,可現在覺得特別難,當初只是解讀兩個男人在談論一個女人,但其實在他們的一來一往中,體現的是人生觀、世界觀和複雜的人性,是全人類都在共同面對的問題。”馮遠征出演劇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克,他表示,“這種角色的轉換和表演上的重新探索,對我而言也是一次表演的洗禮。在排練廳我經常説,我要重新想想我自己的表演了,對於一個被大家認為有一些表演經驗的演員來説,對打碎自己,是會有一點抗拒的,但我從心底還是期待自己的每一部戲都能有進步,而不是重復自己。”在馮遠征看來,劇中除了“你是誰”這個命題之外,還有一句話就是“生命就是一個偽君子,不徵得我們同意就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顧我們反對又把我們帶走”,他認為,“可能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困惑之一,我們來的意義何在?説不好哪一天就離開了,即便不願面對,但只能無奈選擇。”
劇中身份“神秘”的角色拉爾桑由實力“外援”閆楠出演,這也是北京人藝再一次與院外優秀人才開展合作,吸納成熟演員登上人藝舞臺。馮遠征稱正是閆楠在《弗蘭肯斯坦》中的那種爆發力,讓自己在準備排這個戲時便想到了他。(文/本報記者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