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2049》在80分鐘的時間裏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賦予中國非遺充滿未來感的全新呈現形式。(演出方供圖)
從遙控編程機械臂、AI影像製作到倣生飛行器表演,從虛實結合的《美獅·光芒》到12個人形機器人帶來的《秧歌·數控》,觀眾仿佛在澳門路氹·美高梅劇院“環遊”中國,感受各地風土人情……全新駐場演出《澳門2049》近日首演,在80分鐘的時間裏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賦予中國非遺充滿未來感的全新呈現形式。
“如果以線性時間視角看文明進程,一端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另一端是科技加速迭代的未來。《澳門2049》將時空的兩端聚於此刻,將東方與西方匯於此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總導演張藝謀説,這部駐場演出意在為中國非遺提供一個世界級的展示窗口,也為全世界搭建一個多樣文化交流的創新舞臺。
打破傳統劇場界限,《澳門2049》為觀眾帶來別出心裁的東方美學視聽盛宴。演出以8個節目串聯,分別為“神鼓·影子”“呼麥·縹緲”“苗歌·空靈”“岔口·面具”“秧歌·數控”“彝聲·海洋”“美獅·光芒”“唱書·源起”,展現了西北花兒、蒙古呼麥、苗族古歌、京劇、北方秧歌、彝族彝聲、中華舞獅、陜北説書8種中國非遺。為了給觀眾帶來更純粹、更真實、更專業的舞臺呈現,所有的演員全部為現場真唱,每一種非遺的原生態展現都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
整場演出使用了國際通用語言對節目進行創意闡述,巧妙融合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科技。比如,“神鼓·影子”中,西北花兒音樂高亢悠長,滿溢著豪邁與熱情,而機械臂以其精準的動作呈現讓花兒與鼓樂的表演更具現代張力。“苗歌·空靈”裏,苗歌節奏明快且動感強烈,動力鏡面裝置精準的燈光控制及美學表現,以光的形態展現苗歌地區的地形、氣候等當地特色,讓舞臺頗具未來感。“彝聲·海洋”中,空靈的彝聲、深邃變化的海洋、自由穿梭的倣生飛魚和海龜,給觀眾帶來多維感官體驗。《美獅·光芒》的舞臺影像結合動態捕捉技術和二維互動畫面,呈現了虛實結合的舞獅表演,最後緩緩升起的巨獅裝置給人以震撼。“唱書·源起”用陜北説書的獨特唱腔、豁達樂觀的唱書特質以及鐳射雕刻3D技術,帶人們領略宇宙源起到現代文明的發展脈絡……
在業內看來,《澳門2049》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大膽創新,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創新與傳播開闢了新的路徑。它深入挖掘了多個民族的文化瑰寶,並巧妙地將它們融入到一個整體的藝術敘事中,展現了澳門作為多元文化匯聚地的獨特魅力。這種跨文化、跨領域的創作嘗試,為澳門發展文旅産業及打造國際演藝之都注入了新動能,也為全球舞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文匯報記者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