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京劇《心願》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摺子戲專場·京劇《火燒余洪》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京劇《八大錘·斷臂説書》
石家莊市藝術學校·京劇《扈家莊》
11月27日至12月1日,由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簡稱“北戲”)、天津藝術職業學院、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石家莊市藝術學校攜手主辦的“同心築夢京韻流芳”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十週年戲曲教學成果展演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
京津冀三地四校的師生連續5天奉獻了6場精彩演出。小演員平均年齡不過20歲,最小的10歲出頭,他們精神抖擻,粉墨登場,亮出拿手好戲,唱念做打盡顯功底,生旦凈醜行行皆精彩,彰顯戲曲傳承的無限希望。
這是一場十年之約。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次年,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成立,三地四校開啟了攜手推動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新征程。十年間,三地在交流演出的舞臺上相互切磋,在項目共用的實踐中探索創新,在機制共建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與企業、院團緊密合作,探尋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嶄新模式,為下一個十年更深層次的合作奠定基礎。
滿園春色,
戲曲師生首都舞臺展英姿
11月29日,展演開幕式在長安大戲院舉行。舞臺上,青年學子粧容精緻、行頭齊整,年齡雖小卻毫無怯意,《四郎探母》《大登殿》《牡丹亭》《扈家莊》等經典大戲從他們口中唱出來有板有眼,表演落落大方。北戲學子身著練功服帶來的毯腿、把子功、身訓展示,詮釋了戲曲演員“台下十年功”的艱辛與“臺上一分鐘”的精彩。
面對學生演員,看慣了名家名角的北京戲迷是否會認可?現場的叫好聲是有力的回答。一位戲迷説:“儘管學生演員與專業名角相比尚有差距,但此次演出武戲乾脆利落,文戲韻味悠長,不乏極具潛力的好苗子,我們為戲曲後繼有人而歡呼。”
北戲院長吳蕾介紹,此次展演上演了原創京劇《心願》、京劇摺子戲、京劇《八大錘·斷臂説書》、京劇《秦香蓮》等6場演出,三地四校800余名師生參與其中,吸引觀眾3600余人次。除個別劇目為師生同臺外,大部分演出皆由學生獨立完成,樂隊、舞美亦多由學生擔當,許多人是首次登上北京的舞臺,呈現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水準。
青年學子的風采令人振奮,展演劇目也豐富多彩,既有對大師經典的傳承,也有勇於探索創新的佳作,彰顯了藝術職業學院緊扣時代脈搏、以文藝振奮民族精神的使命擔當。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帶來的京劇摺子戲專場行當完備、文武雙全;參演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八大錘·斷臂説書》的“00後”演員佔比超八成且獨立完成所有表演;北戲在繼承經典之餘,推出新編京劇《心願》,此劇為北京京劇院與北戲校企合作的紅色題材作品,融合傳統戲曲程式與流派特色,兼具現代戲創作理念,加上沉浸式互動,營造出全新的觀演體驗。
共建共用,
京津冀文化協同再進階
京津冀地緣相近、文化相通,都擁有燦爛的戲曲文化底蘊。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組建後,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專長,在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上穩步前行,人才培養成效斐然,演出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京劇、評劇、河北梆子、音樂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聯合演出頻繁上演,如三地四校京劇教師攜手演繹經典劇目全本《龍鳳呈祥》,聯合舉辦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演出,此外,還共同組織京津冀思政教學“中華美德知與行”專題研討會等,藝術職業教育“同心圓”越繪越美。
“河北武戲實力強勁;北京憑藉首都資源優勢,學生得以頻繁接觸名家、觀摩演出,學戲條件得天獨厚;天津作為曲藝之鄉,觀眾懂戲、識戲,對演員的錘鍊效果顯著,三地均具備傳承戲曲藝術的獨特優勢。”天津藝術職業學院戲曲係黨支部書記、副主任蔣濤説。
隨著合作次數增多,三地同臺演出的經驗愈發豐富。開幕式當日,兩個半小時內要完成13個節目表演,流程緊湊、任務艱巨。在後臺,4所學校300余名演員各司其職,節奏平穩有序,毫無慌亂之感,反映了各校教學管理的嚴謹細緻以及三地多次合作練就的默契心態,共同促成了演員在臺上沉穩自信的表現。
校企合作的成果也反映在此次演出中。北戲復排的京劇經典《秦香蓮》特邀張君秋先生的親傳弟子關靜蘭擔任指導專家,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鄭瀟、穆雨作為主教和執排教師指導排練,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舞臺實踐緊密結合,形成了産教融合的良性迴圈,是藝術職業教育創新的鮮活範例。
接續奮鬥,
為文化強國獻力量
12月1日,三地四校圍繞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合作的話題舉辦研討會,與會人員在專業建設、陣地搭建、資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
吳蕾表示,三地四校通過共同演出、研討等活動,構建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機制,促進了區域內文化藝術資源的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提升了藝術職業教育的整體水準,增強了京津冀的區域認同感與歸屬感。未來,期望三地院校進一步發揮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資源共用、優勢互補的效能,打造藝術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示範區,探索戲曲行業産教融合新模式,通過與企業、院校、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合作,推動戲曲行業專業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開闢校企合作的新路徑。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李銘分享了産教融合培育戲曲人才的經驗:一是與戲曲院團緊密合作,院團老師舞臺經驗豐富,學校老師教學理論紮實,二者相得益彰;二是推行訂單式培養,依據劇院需求開設班級,邀請院團演員授課,學生畢業後即可進劇團登臺演戲。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延鳳宇從“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的“五金”維度提出合作構想,建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用課程資源;建立藝術表演類“雙師”培養基地,共用課題;建設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利用三地劇場與院團資源開展演出。石家莊市藝術學校副校長王寧提出,不少院校面臨師資斷層困境,可借助院團師資力量,邀請退休老藝術家入校教學。産教融合方面,可與院團合作,院團演出時可以直接從學校借調學生,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亦可借鑒此模式,提升舞臺實踐能力。
文旅融合背景下,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海茹建議,把握對外文化交流與入境遊的發展機遇,推動京劇與文旅融合。通過“京劇+非遺”“京劇+展會”“京劇+旅遊”等形式,探索京劇發展新業態、新場景,在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
踏上新征程,三地四校將圍繞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校企供需精準對接,持續拓展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構建更為緊密的新發展格局,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北戲也將進一步彰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昂揚的精神風貌推進各項工作,助力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邁向新高度,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