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
蛇口戲劇節在2022年創辦伊始,就選擇了一條與絕大多數戲劇節不一樣的賽道:呈現的都是在這個平臺上孵化的新作品或再創作作品,而不是此前已經多次演出的成熟作品;作品幾乎都不是在傳統形態的劇場內演出,而是在各種公共空間、室外,甚至想不到能成為演出場所的地方進行,為“新空間演藝”這一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熱詞提供了新的現實場景。
個體表達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蛇口戲劇節辦到第三屆,相較于第一年的初試啼聲和第二年的“摸著石頭過河”,又有了“進化”。這首先表現在“新空間演藝”的定義再次拓展,對場地的突破性使用成為吸引觀眾的“利器”。李凝與他的“淩雲焰肢體遊擊隊”創作的《末趾3》,將在建的地鐵口附近一條少有人走的小路變成了演出場地。在這條塵土飛揚的小路上,舞者們生活化地融入了環境中,一塊石頭,一棵歪歪扭扭的樹,一段難以攀爬的斜坡和與路面垂直的鋼架梯,都成為看似天然實則被精心使用的布景。
在演出過程中,偶爾穿行的路人與在不遠處頭戴安全帽圍觀的工人,都成為這個作品真實質感的一部分。它似乎在喚醒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對許多熟視無睹的人與物的關心,關注身體與土地的連接,看到高樓大廈陰影中的角落,想起那些不斷向上攀爬卻又失敗的“西西弗斯”們。李凝的這部作品就像一株從這條土路上意外長出來的神奇植物,雖然這條小路將在地鐵施工結束後消失,但藝術家在這個空間裏留存的獨特資訊,將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
在菜市場裏發生的《記憶中的萬花筒》,創作者同樣是帶著對環境的觀察與認知,將個體表達推向日常生活場景。觀眾會拿到一個有手繪地圖和日誌的小本子,在若干個市場攤位之間打卡和解鎖,在與食物相關的故事裏,重新理解一個異鄉人與城市的關係、與家庭的關係。《A3證,查票》則把作品搬上了一輛公交車,主創説,這個作品“不是一場演出,而是一段旅程”。不相識的觀眾在短短45分鐘的車程中,相互交流、共同解碼蛇口的歷史、人物和空間。而這輛公交車的司機也講述了自己工作中的故事,乘客更是可以在開放的空間中自主觀察與思考,換一種角度重新打量熟悉卻漠視的窗外風景。
藝術豐富空間定義空間
對於空間的重新關注,讓藝術作品散發出傳統劇場難以抵達的異質感,反過來也豐富了空間的價值,甚至“挽救”了空間。位於蛇口赤灣工業區的“價值工廠”曾是中國最大的浮法玻璃廠,上世紀80年代,蛇口工業區以其先鋒銳利的色彩吸引了中、美、泰三國投資建成該廠,1988年廠房設計獲得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2009年浮法玻璃廠搬離後,這裡空置許久,直至成為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館之一,舊廠房重新煥發生機,自此更名為“價值工廠”。
這裡也是激發蛇口戲劇節的藝術家們創作靈感的地方:2022年即有VR作品《海·無競》在宏偉壯觀的“柱陣大廳”中進行,2023年大型裝置科幻作品《宇宙方舟2020之火龍眼》上演,今年更是有《公共裝配場》和《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先後發生。
《公共裝配場》是一個集合了電子裝置、音效、舞蹈等多種元素的跨媒體藝術作品,把幾十個石柱變成了高低錯落的城市剪影,觀眾從上方俯瞰時與穿行其中時,會獲得完全不同的感受。《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由香港著名舞者梅卓燕和燈光設計高手李智偉聯手,共同打造了一個動人的光影舞蹈劇場,手持光源的運用出神入化,用雜物、紗幕、彩色光片和簡單的轉臺,共同講述流浪生命的愛與痛。
這些石柱原計劃在今年蛇口戲劇節結束後拆除,但兩部作品的演出,引來許多觀眾對這個空間的喜愛和關注,最終拆除計劃被叫停,使這個彰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工業場景的遺跡得以保留。藝術作品如何與空間建立聯繫,與空間、城市和在地人群互動,在這個案例中得到了寶貴的答案。
更有誠意地托舉新人
除了“新空間”的拓展,蛇口戲劇節另一個主要特色“孵化”,在今年也更加強化和深入。今年的評委陣容中,有司徒慧焯這樣的著名戲劇導演加入,與其他6位評委和技術顧問一起,為創作團隊提供了一對一的輔導,全程跟蹤作品的創排,提供建議和意見。技術顧問則會根據不同團隊及作品對於空間的需求,提供技術支援和建議。這兩重“保險”,使得今年蛇口戲劇節作品的整體呈現品質有了明顯提升,有效規避了過往兩年一些年輕創作團隊由於經驗不足而出現的失誤和風險。
對創作者的“友好”,讓蛇口戲劇節孵化出來的作品越來越受到同行的關注,更容易進入演藝市場。2022年孵化的舞蹈劇場作品《鯰魚效應》,在戲劇節結束後不久就登陸了閩南戲曲藝術中心·青年劇展;巡遊作品《行花街》受到各藝術節的歡迎。2023年蛇口戲劇節孵化的改編自梨園戲經典的《平行時空·陳三五娘》首演後,回到福建入選2024年度福建省舞臺藝術和美術精品工程重點項目,在多個劇場和活動上演出;同年孵化的光影偶劇《神奇動物大派對》,這兩年在大灣區月月都有演出。
今年的沉浸式作品《噬夢者》,是往屆孵化出的成功案例升級歸來的,時長三小時,並且是本屆戲劇節票價最貴的演出,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口碑爆棚。觀眾可以分不同線路打卡三個故事的AB面,親歷豐富多樣的場景、喝到好喝的酒水,還能拿著伴手禮離開,戲劇體驗和商業模式都被創作者兼顧到了。其潛力立刻就被參加戲劇節的嘉賓和演出商關注,溝通後續合作可能。
讓藝術作品與城市空間建立深度連接,為創作者提供更有誠意的支援,托舉新人新作浮出水面,被觀眾和業界認知……蛇口戲劇節“從0到1”的進化論,既踐行了其自身的辦節理念,也推動了戲劇節作為“行業平臺”的可能性。畢竟一個戲劇節不能僅僅停留在“播種”這個階段,還需要在播種之後收穫成熟和成功的作品,累積行業影響力,幫助創作者和作品放大聲量,讓更多的觀眾和業內人士看到和聽到。唯有這樣,才會有更多有才華的創作者加入這個平臺,並努力創作出更有潛力和久遠生命力的作品,實現創作者、戲劇節和産業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供圖/蛇口戲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