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劇《一號機密》 資料圖片
話劇《陸機》 資料圖片
話劇《侯紹裘》 資料圖片
何為好的舞臺設計?舞臺美術家胡妙勝先生曾經説過,好的舞臺設計要在舞臺空間中遵循“組織動作空間”“再現動作環境”“表現動作的情緒和意義”三項基本功能。
“組織動作空間”就是讓演員在空間中能有效地行動,做到有特點、有特色、有特徵;“再現動作環境”即提供人物行動展開的具體環境,使觀眾宛若置身於那些鮮明且典型的環境之中;“表現動作的情緒與意義”則是舞臺美術深挖劇本內涵,以視覺語言詮釋其深層思想、精神與情感。
而戲劇理論家龔和德先生的“有個性的共性結構”及“有共性的個性處理”理念,則進一步強調,每部劇作皆隱藏著一種獨特的結構,既能在整體上展現劇作精神,又能提供豐富的場景變化處理。簡言之,好的舞臺設計應當深度挖掘文本的意義世界,並將文本的意義世界轉化為視覺可見的空間、結構、形式,使之成為劇作精神與觀眾心靈相通的橋梁。
運用中國寫意精神進行觀照
在上述創作思想指引下的當代舞臺設計,多運用中國寫意精神進行觀照。所謂寫意是指將生活中具體的“象”作為起點,將內含的“意”作為目標,追求“形神兼備”的創作表達。“寫”“意”“象”三者可以理解為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立意”“寫意”“成象”。只有通過“寫”將創作者的主觀心思融入“象”中,才能使情與景交融,創作出美的藝術境界。
舞臺美術中的“意”,與其他藝術門類中的“意”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舞臺美術之“意”,要將空間性和時間性納入其間,並通過不斷轉換的“象”將其表現出來。舞臺美術的“意”是對文本意義的視覺揭示,既要符合文本之“意”的規定,又要符合設計者的主觀“心想”;而舞臺美術的“象”則是人物行動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它規定著人物行動的方式,創造著一種屬於“這一個”的藝術形式。舞臺美術的“意象”既展現劇作文本規定的形態,又承載著舞美設計者的思想。
在話劇《陸機》中有這樣兩句話:“寬廣無邊的大道啊,看似坦蕩卻少有人行。那一眼看得到頭的狹徑,倒是留下絡繹的足印。”這成為該劇舞臺美術形象創作的出發點。《陸機》的舞臺設計運用簡約的弧線平臺,暗示寬敞大道,利用透視原理在有限的縱深空間中營造出無盡長廊的視覺感,暗示出陸機在追求仕途理想的道路上走向悲劇的宿命。通過長廊的移動和光影形象變化,為人物行動提供瞬息萬變的場景變化,如東宮、庭院、監牢、軍營大帳、曠野等。這種借助光影技術手段,以虛映實、虛實相生的意象化的空間場景創造,正是寫意精神觀照的必然結果。
寫意精神觀照下的舞臺設計,就是建立在中國寫意文化基礎之上,依據從文本中所凝練出的思想觀念,尋找到能承載這種思想觀念的形象,使形與神兼備,在有形之象中傳達出無形之神韻,凸現中華美學特徵和東方藝術表徵。
探索科藝融合的舞臺體現
對於當代劇場藝術實踐,科藝融合是它與生俱來的天性。自有劇場以來,所有的劇場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藝術體現能插上科技的翅膀,使藝術表現力得到提升,從古至今,莫不如是。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臘戲劇演出中,就使用了舞臺機械設備,如升降滑輪、推移平臺、三棱柱等當時的“高科技手段”。
當代演出在科藝融合方面的探索,更是創造出了屬於當代劇場的藝術表現力。科技手段能為藝術創造出與傳統劇場手段迥然不同的形式,通過自身的科技特徵,在動作環境空間的構建過程中,創造出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當代表達。
科技手段不僅創造外在的形式或形象,而且在內在精神的表現上,在開掘人物心理動作空間過程中也發揮著極大作用。同時,對科技手段的創造性利用,使它不僅僅成為藝術表現的有力手段,有時這種科技手段本身也成了藝術,為舞臺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驚奇,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美學價值,使藝術與科技成為一體。
話劇《侯紹裘》的劇本有三重敘事空間,一是侯紹裘穿越到當代與當代大學生共同探討生命價值的“當代空間”;二是1927年侯紹裘被捕入獄,即將犧牲那一刻的“現實空間”;三是他回憶起1920年在南洋公學讀書時的“回憶空間”。三重空間展示了侯紹裘像那個時代一切的進步青年一樣,對如何變革災難深重的中國社會進行積極思考,同時揭示了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的苦悶、徬徨和對革命的覺醒。
在解讀劇本時,我提煉出四句話:滿目盡瘡痍,迷霧漫大地。流星劃夜空,光耀萬年曦。該劇舞臺空間沒有設計描繪性的動作環境空間,而是借用爆炸瞬間的定格畫面,創造出一個滿目瘡痍、迷霧漫漫的隱喻和象徵性空間。舞臺設計運用了200多塊大小不等的LED單元屏,在舞臺上空的不同高度、縱深上,組成了一個裝置性的吊挂系統,構成了一個“破碎”的視覺世界。舞臺地面設計了一塊銹蝕的傾斜鋼板,周圍有一些碎石,為動作提供支點,也為場面調度提供豐富的層次。
這樣的設計充分展現了以科藝融合為特徵的當代劇場藝術魅力,科技手段成為傳達文本複雜意蘊的載體。它不是我們熟知的傳統劇場表現,而是借用高新技術手段給人帶來意料之外的新震撼,使科技手段成為藝術本身,創造出當代劇場令人驚奇的新境界。
在空間創造中追求思想力量的表達
過去,在最樸素的舞臺設計理念中,往往關注于表現劇作人物活動的環境,即設計描繪性的動作環境空間。如果故事發生在家中,就展現家的情景,如果發生在花園中,就佈置花草樹木。哪怕以寫意為特徵的戲曲舞美布景,一桌二椅所展現的客廳、朝堂等各種人物活動場所也只代表場所本身的含義。
其實,視覺藝術形式可以與內容統一。當代舞臺設計更追求“有意味的形式”的空間創造,追求舞美設計所蘊含的思想力量的表達。它來源於對戲劇文本中哲理內容和思想意義的深度開掘,並用視覺的方式轉化為能承載這種觀念的空間形式,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種“有意味的形式”的觀念空間不僅和文本保持同構,而且在表達設計師獨特審美的同時,也展現出設計師的觀念思考。用一種有力量的視覺樣式,為劇本提供具有表現力的視覺解釋,並與舞臺上的人物一道觸及生命、存在、意義及價值等深層次的觀念問題。
滬劇《一號機密》中展現了為黨守護機密這一極其艱辛和危險的工作。對應到舞美設計時,什麼樣的環境能夠表現壓抑窒息感?英雄在隱蔽和躲藏中負重前行,這一充滿危機的環境應是什麼樣的?
為此,我從上海小洋房、石庫門建築結構出發,將建築結構中三角閣樓等進行分析並簡化,設計出一個圍攏的,由三個三角形組成的閣樓轉臺結構。三角形結構空間可以令人感受到險峻、傾斜、要倒塌的危機。這些三角形被置於轉臺之上,當轉臺轉動時,三角形間的夾縫有寬有窄,當光線透過夾縫時,由於遮蔽與穿透,便形成了不同的陰影效果。特別是當用大面積的側光對空間進行投射時,會有強烈的光影效果。這種光影效果具有尖銳的對立衝突性質。這恰巧是劇中守護一號機密時所需要的環境空間氛圍。
在評劇《新亭淚》舞臺上空,舞美設計了一輪大大的圓盤傾斜懸挂。這個大圓盤可以以數控的方式升降、旋轉、傾斜……它也是一個投影螢幕,通過投影的方式,將水墨影像投射其上。這一舞臺裝置的升降騰挪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充滿詩意的節奏變化,家國危難之際人物挺身而出的英雄氣度,不求功名、敢於擔當的大儒精神,就在這變幻中展現出來。
無論是三角形結構空間,還是大圓盤,這些舞美裝置並非劇情環境的應有之物,但卻被設計師放置於舞臺,所展現的恰恰是它們自身所能“寫”出的觀念思想。這種在舞臺空間形式中賦予其意味與觀念的做法,可以説是當代舞美設計的最高追求。這種設計既強調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又強調美的形式錶現,通過探索蘊含哲理意蘊的視覺樣式,為觀眾提供一種能載動思想的觀念空間,揭示文本精神世界,傳達出無盡的劇場魅力。
當代中國戲劇應該在寫意精神的觀照下,將古典傳承之美與當代觀念之新相融合,在科藝共生中營造出有意味形式的觀念空間,創造出具有中國氣派、融古開新、境生象外的舞臺新景象,書寫人類普遍共有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伊天夫,繫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