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新編歷史劇《一代相國蔡新》:​挖掘歷史資源 助力文藝倡廉

發佈時間:2024-07-23 09:30:00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孫紅俠

舊稱“子弟戲”的薌劇,又名歌仔戲、改良戲,起源於我國台灣而流行于閩南,因盛行于薌江沿岸,故有薌劇之名。福建漳州是這一劇種主要的起源與流行區域。作為以唱為主同時兼具表演質樸魅力的古老劇種,薌劇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並成為福建重要的地方劇種之一。2024年,福建省漳浦縣竹馬戲傳承保護中心推出的新編歷史劇《一代相國蔡新》于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挖掘漳州當地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與文化資源,以薌劇的舞臺形式來講述和表現,助力文藝倡廉,為薌劇增添了不同於傳統老戲的新氣象。

蔡新是福建地區清代為官職級較高的歷史文化名人。新編歷史劇《一代相國蔡新》立足於歷史真實,以蔡新從政生涯中編寫《四庫全書》、平定金川暴亂兩個故事作為背景,展現了蔡新在糾正乾隆晚年所施行的“議罪銀”弊政時,從明哲保身到捨己諫奏的轉變過程。

《一代相國蔡新》共有7場戲,在藝術表現力層面,這齣戲首先解決的是古老而傳統的薌劇與當代觀眾的欣賞習慣如何銜接的問題。從舞臺呈現上來看,舞臺以紗幕分割,呈現出歷史的厚重感。歌舞場面兼具戲曲化特色,尤其是以南方劇種來表現滿族宮廷生活時,花盆底、旗頭等滿族服飾元素得到了充分展現,和薌劇的藝術表現做到了有機結合。第二場戲中,天幕上懸挂遒勁的老樹梅花布景,頗具象徵意味,以梅花來暗喻蔡新及其學生尹壯圖的文人品格,恰當而具有藝術化特點。

縱觀整場表演,這齣戲讓觀眾感受到了薌劇旋律悠揚、講究余韻的聲腔特點。劇中蔡新和尹壯圖的重要唱段,音樂性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如泣如訴之感濃郁,表達苦情與共情突出,並於鄉土特色中彰顯出極強的情緒感染力,不愧為閩南文化中的民間藝術瑰寶。傳統薌劇唱腔曲多白少,節奏感特別強烈,在這個戲中,保留曲調悠揚婉轉的同時,從都市戲劇的風格和場次安排出發,從人物和情節的需要出發,增加了有節奏和有力度的唸白,平衡了唱與白,做到了為劇情服務、為人物服務。

作為曾獲得第36屆田漢戲劇獎劇本類一等獎的文本,《一代相國蔡新》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著力甚多。此劇與同類題材作品不同之處在於,蔡新的形象確立有一個轉變的過程。他雖然是封建社會的能臣,也具有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人格和政治理想,但他更多在意的是《四庫全書》,是他的文人身份,正如劇作前半程所表現出來的,“修書立言,可傳萬世”才是他內心深處真正在意的。他是在對學生尹壯圖的憐惜、愛護與共情的過程中,更加堅定了自己要以政治智慧鬥倒奸臣、反腐倡廉的決心。“受刑”與“傳書”一場戲中,舞臺被燈光分割為兩個區域,呈現出蔡新、尹壯圖二人隔空對話的效果,營造出蔡新的心理空間,他似乎看到了尹壯圖此刻的堅毅與不屈。於是,這個自我定位為學者和讀書人的蔡新,從他的《四庫全書》中昂首走出,不再明哲保身,而是決意要為生民請命。《一代相國蔡新》正是以這樣的形象和故事,完成了對福建漳州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名人等文化資源的一次挖掘和激活,更是以新時代反腐倡廉的主題訴求在新編歷史劇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

作為縣級演出團體,福建省漳浦縣竹馬戲傳承保護中心以守正創新的創作態度、以堅持藝術品質的精品意識、以情感充沛的舞臺表現形式,賦予了蔡新的故事以全新的時代價值,以舞臺形式助力反腐倡廉。《一代相國蔡新》的創作、對薌劇的歷史劇創作,是一次探索和推進,也是這一劇種在表現大題材、大氣象上逐漸成熟的一次證明。此次,作為“文藝倡廉”福建省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的劇目之一,這部劇作有理由得到關注和鼓勵。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