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交響樂團正在排練。本報記者方非攝
本報記者高倩
國家大劇院地下三層排練廳的走廊裏有兩排座椅,平時,演員們會在這裡隨手放些樂譜、劇本和背包。這幾天,來來往往的人總能看到“格格不入”的校服和練習冊——正在“集訓”的北京青年交響樂團是一支特別的樂團,它由國家大劇院與北京市教委聯合創建,100多名樂手並非職業演奏家,而是來自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北京一零一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金帆交響樂團。8月,他們將應邀登臺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參加“世界青年管弦樂團周”。在這個享譽世界的平臺上,年輕人肩負著不一般的使命。
5月和6月,週密籌備的北京青年交響樂團進行了聲部授課和兩次集體排練,眼下,他們正在進行緊張的行前集訓。3首即將演出的曲目考慮週全,鮑元愷《炎黃風情》選段、趙季平《第二琵琶協奏曲》是氣質鮮明的中國作品,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則是公認的經典巨作。擔任樂團藝術總監的指揮家呂嘉時時把控著演奏的基調和韻味,以《炎黃風情》選段“對花”為例,年輕人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衝勁兒,各個聲部匯入後,曲子的節奏明顯快了起來,呂嘉一次次數著拍子提醒孩子們“別著急”:“想像一下,兩個人對花一定是你一句我一句,肯定是比較悠閒的。”
一些尚待雕琢的細節難掩總體的靈氣與進步,總的來説,擔任樂團藝術顧問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李喆非常肯定大家的表現。交響樂是合作的藝術,成員之間的圓融配合要靠天長日久的熟悉磨合,“但北京青年交響樂團是一支剛剛組建的樂團,短時間內他們能達到這樣的默契,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李喆説。他相信,一定是代表中國青年在世界舞臺上一展風采的責任感,驅策著孩子們在練習時盡了全力:在“世界青年管弦樂團周”,北京青年交響樂團將用音樂對話來自五大洲的其他6支樂團。屆時,古斯塔沃·杜達梅爾、馬林·阿爾索普、伊萬·費舍爾、讓-伊夫·蒂博戴、伊莎塔·坎內-梅森等名家將親眼見證世界青年交流合作的盛況。
“我們之前也有過一些國際交流的經歷,但馬上要在這麼好的音樂廳裏面對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感覺很不一樣。”北京青年交響樂團第一小提琴、打擊樂聲部成員崔炳璇和衛怡彤説。她們分別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一零一中學,兩位小姑娘不是專業的音樂學子,但學琴路上付出的心血與努力絲毫不少,“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更多地接觸西方作品,這一次,我們要把中國家喻戶曉的作曲家介紹給全世界。”
“和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一起去完成一件大事,一定會受益終身。”擔任樂團導師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圓號副首席陳彩雙説。她與李喆年少時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音樂打開了他們的視野,培養了他們對協作、友誼、多元文化的積極認知,直到今天,這泓無形的清泉仍在滋養他們。“北京青年交響樂團以培養有情懷、有理想的新一代青年人為目標,在系統化、高水準的交響樂訓練和體驗中,孩子們能收穫高尚的知識、思考和快樂,實現自我超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説。很快,樂團將向觀眾展現他們的所學所得,7月26日和27日,兩場預演音樂會將分別在國家大劇院和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廳上演,8月4日,樂團將正式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斯特恩大廳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