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各市縣推薦、專家評審、會議審定和社會公示等程式,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太和縣政協委員于飛入選。太和清音作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因其優雅、清麗、動聽的唱腔和特有的旋律,曾風靡淮河兩岸,深受百姓喜愛。
于飛切實做好太和清音的非遺傳承工作,努力推動太和清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目前,于飛是第3位太和清音省級非遺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于飛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現太和二中音樂教師。省級非遺“太和清音”傳承人,中國曲協會員,安徽省曲藝家協會理事,阜陽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太和縣清音協會會長。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太和清音”傳承人,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利用專業特長把瀕臨滅絕的非遺項目“太和清音”打造成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帶著太和清音走向全國,多次獲得國家級、省市級獎項。曾榮獲阜陽市中小學藝術展演教師組一等獎;安徽省教育廳“朗誦中國”一等獎;安徽省第八屆曲藝大賽一等獎;中國第十屆、第十二屆曲藝大賽“牡丹獎”節目獎提名;被評為阜陽市“十佳理論宣講員”、阜陽市“戲曲進校園”先進個人、“太和好人”、“阜陽好人”、阜陽市第十四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安徽省文聯繫統優秀文藝工作者;主演的作品《雨花英烈》榮獲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第十三屆曲藝大賽牡丹獎表演獎提名。
于飛以政協委員身份要求自己,課餘時間還堅持參加公益演出,加入到文化志願者服務隊,到目前為止,走訪基層演出三百多場。她也一直致力於社會公益的各個方面,盡其所能的回饋社會,用行動來踐行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她響應國家號召支援扶貧事業發展,多次捐款捐物,幫扶貧困戶脫貧。2020年參與“愛心送進光榮門安徽年度百人援助計劃”公益事業,為推動愛國擁軍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努力,2021年參與阜陽市關愛三留守活動,切實讓留守老人和兒童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于飛為了讓學生熱愛清音文化,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挖掘整理,結合她自己的專業知識,理清了太和清音的發展脈絡,在課堂上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傳授清音文化。自2013年,太和清音傳承基地在皖北資訊工程學校建立,太和清音就作為一門課程正式進入課堂。于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以課堂教育的方式開始了清音文化的傳遞。陸陸續續,她義務開設了多個校園教學點,每週給教學點興趣班的學生上課,從中發現有潛質的學生重點培養。除校園的教學點之外,從2016年開始,她每年寒暑假組織兩期清音暑期培訓班,培養更多的人傳唱清音。從最初的無人傳承,到目前,新生代清音傳承人數十人,受眾學生超萬名。每年的清音專場和清音大賽涵蓋了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和音樂教師隊伍。
“被授予太和清音省級非遺傳承人,身上擔子更重了。堅持奔赴各地進行社會公益演出,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並把歡聲笑語帶給老百姓,努力做一名優秀的文藝志願者。”太和縣政協委員于飛説。(潘書培、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