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江蘇記者王煒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這一重要論述,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在賡續中華文脈中具有重要意義。戲曲發展離不開觀眾,只有爭取到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才能為戲曲藝術可持續發展蓄足內生動力。
6月19日,現代錫劇《涓生之路》巡演第五站走進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完成該劇首輪高校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婉轉悠揚的曲調深深吸引著現場學子。5月至11月,包括《涓生之路》在內的5部江蘇新創精品劇目、5台摺子戲共75場演出,陸續走進江蘇省內60所高校,讓傳統與當下對話,所到之處,颳起一場場校園戲曲風。
2024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動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教育廳主辦,參演劇目薈萃了近兩年江蘇各院團的原創精品,有經典傳承劇目《四郎探母》《梁山伯與祝英臺》,有保持傳統戲曲藝術特色又與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相契合的《林沖》《鄭板橋》,也有改編自經典文學名篇的《涓生之路》。
粉墨青春,韻味悠長。6月5日,常州工學院文化藝術中心掌聲陣陣,500余名師生現場感受昆劇雅韻。當天,2024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昆劇經典名段摺子戲專場在這裡演出,蘇州昆劇院的新老演員為師生演繹了經典名段《孽海記·下山》《白兔記·養子》《玉簪記·琴挑》,演員精湛的技藝和生動的表演讓現場觀眾深深沉醉其中。
在三折戲演出間隙的互動環節,同學們上臺向演員學習穿戲服、甩水袖等,充分領略戲曲表演的魅力。“看完整場表演,我深深地被昆劇的藝術魅力打動。這種承載了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讓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楊婷深有感觸地説。
6月13日,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的京劇經典傳承劇目《四郎探母》走進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傾情演繹有關楊家將的故事,抒發深植于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當天,學校500多名師生走進劇場觀看演出,現場掌聲不斷。演出前的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學習了通過馬鞭呈現開工、騎馬等一系列動作,這不僅讓在場的學生近距離了解劇目中的常用道具,更使其直觀感受戲曲獨有的虛擬化表現手法。
為了給高校學子錶演,參演院團均派出最強陣容,幾乎每部劇的每場演出都由名角擔綱主演,其中,有多位獲得文華獎、梅花獎、白玉蘭獎的藝術家。為保證巡演取得最佳效果,各大劇團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排練。帶著揚劇《鄭板橋》走進高校的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所長、梅花獎獲得者李政成説:“《鄭板橋》讓青年學子在欣賞戲曲的同時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永恒價值。”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關注戲曲、走近戲曲、喜愛戲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弘揚。
戲曲進校園,帶來的不僅是演出,還有戲曲藝術傳播普及。每場演出開場前都會有一場導賞活動,主持人與劇團負責人、演員等上臺與觀眾互動。本次巡演活動首場演出,無錫市錫劇院的演員向廣大學子介紹劇種和劇目,現場教學唱腔、示範樂器演奏。“讓原創精品劇目常演常新,發揮更大美育功效。”無錫市錫劇院青年導演余維盼表示,劇院對劇目進行輕量化改編,或者選取獨立成章的故事進行常態化展演,用多元藝術風格和更接地氣的表現形式,啟迪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自覺追求。
“戲曲進校園,要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工作內涵,讓更多的學生認識、了解戲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江蘇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巡演中,主辦方還精心安排了戲曲名家講座、劇前導賞、戲粧戲服體驗、青春留言板、戲曲直播車、觀後感徵集等活動,不僅將戲送進校園,更希望將戲曲“種”在校園,拉近傳統藝術與青年學生的距離。
“謝幕時掌聲雷動,讓我們看到了新編戲曲與青春校園的雙向奔赴,這是一堂生動鮮活的傳統文化美育思政課,也是地方戲曲與高等學府的融合碰撞。”無錫市錫劇院院長蔡瑜説,“讓戲曲回歸大眾視野,就要讓傳統戲曲蘊含當代價值,這不單需要守正,更需要創新,這也正是戲曲人努力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