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話劇《鋼鐵戰士》:英雄人物再塑造的新視角

發佈時間:2024-07-17 09:16:32 丨 來源:光明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舞臺上英模人物時常可見,話劇《鋼鐵戰士》卻突破了同類題材常規表達範式,不僅講述了海戰英雄麥賢得的輝煌壯舉,更呈現了他成為英雄之後不斷跌倒、爬起的漫長歲月,著重表現了在他背後的堅定支撐與厚實的社會力量,具有與眾不同的獨特價值。

潮汕青年麥賢得18歲入伍,成為海軍611號護衛艇上的一名輪機兵。在“八六”海戰中,一塊高溫彈片扎進他的頭部,但他依然牢記班長犧牲前的囑託,憑著作戰訓練時練就的“夜老虎”硬功夫,在幾十條管路、數百個螺絲裏,檢查出那顆被震松的油閥螺絲,確保了艦艇輪機正常運轉,並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三個小時,保證了護衛艇動力的延續,直至戰鬥勝利,他由此被譽為“鋼鐵戰士”。

但也因為這場海戰,麥賢得經歷四次開顱大手術,留下嚴重的腦外傷後遺症:癲癇,偏癱,右手無力,行動不便,語言障礙,而且不得不服用的大量藥物,還産生了暴躁易怒、記憶衰退的副作用,這些都將伴隨他的一生。甦醒後的麥賢得,不願忍受這樣的生活,一度想要放棄,他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沒有犧牲,反而成為別人的拖累”。

全劇集中描述了三個問題:麥賢得因為什麼成為英雄;成為英雄之後為什麼“生不如死”;看清了生活的艱難後,為什麼依然選擇活著。其中,最後一個問題構成全劇的內核。羅曼·羅蘭曾説:“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麥賢得用他的一生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全劇用“兩個真實”的統一,即真實的英雄和真實的艱難生活的統一,將英雄還原于平凡的個體,呈現了麥賢得成為“鋼鐵戰士”之後的心路歷程。“八六”海戰是麥賢得輝煌的頂點,但輝煌很短暫,隨之而來的是一生的病痛。當他被折磨得難以忍受時,老艇長告訴他:死不難,活著更難。犧牲的是英雄,活著也是一種犧牲,也是英雄。你以後的日子就是一場接著一場,敵人一撥接著一撥的打不完的仗,你不能退縮,不能當逃兵,不能讓英雄的稱號打了折扣。麥賢得記住了老艇長的囑託,把人生所有的傷痛、艱難,都當作戰鬥、衝鋒。當“英雄”不再被定格在永恒輝煌的那一瞬間,他用一生艱辛的“戰鬥”去維護英雄的名譽不蒙塵,在漫長的歲月中繼續詮釋“鋼鐵戰士”稱號的內涵。

作品提供了一種英雄人物如何再塑造的新視角、新思考。無論犯病時多麼暴怒,麥賢得內心始終保持聽黨的話,是非分明,堅持正義的清醒認知,為人民服務的那根弦始終未斷,自覺將個人生命和國家利益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生不如死”,一方面又必須頑強活著。即使離開部隊去山區,也堅持為村民做好事,所有的委屈和傷痛折磨都沒有改變他的英雄本色。人生處處是戰場,時時做黨的好戰士,麥賢得用生命力、意志力創造了奇跡。他平凡而偉大,他身上體現出的能量背後正是他聽黨的話的樸實鮮明的印證。

劇中麥賢得妻子李玉枝的形象開拓了英雄人物塑造的新邊界。李玉枝用一生守護麥賢得,用弱小的身軀支撐著英雄不斷站起來,她的堅強和韌勁,也帶有更令人可親的英雄氣。這齣戲裏,愛情是一場戰鬥,變成了跌倒與爬起的頑強較量,有了李玉枝,麥賢得增添了活下去的動力,她同樣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由此,也讓觀眾意識到,原來英雄不只是站在聚光燈下的麥賢得,還有妻子、老艇長、戰友,以及醫生、護士等守護英雄的人們,他們共同奔赴這場守護生命的戰役,向人們展現英雄並不孤單的現實場景。

該劇舞臺設置簡約大氣,艦艇內艙、醫院病房、汕頭人家、甘蔗地,以及依靠轉臺搭建的鋼鐵造型的多層空間表演區,再現了濃厚的地域和軍旅特色。影視特寫與蒙太奇手法、多媒體視頻調度,交互呈現著不同的戲劇空間與場景,擴展了舞臺的表意空間。全劇通過不同表演形態的快速切換,將舞臺上的現實空間和心理空間區分開來,流暢清晰,帶來真實可信的歷史質感。在場景處理上樸素單純,不刻意煽情,力求克制內斂。與以往所有英雄的表演方式不同,對演員來説,要表現一個因腦外傷留下嚴重後遺症的人,從臺詞到身段,從內心到外在,都充滿表演的嘗試性,也使該劇為同類題材的人物塑造提供了生動新鮮的舞臺實踐。

崇尚英雄才會産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三小時與一輩子,短暫的輝煌與長期的煎熬,現實與回憶,多方守護與內心的掙扎,形成英模人物表達的獨特路徑。對英雄的守護和對其生命的珍重,折射了一個文明社會、先進制度的重要價值內核。該劇多側面揭示了麥賢得人生崇高境界的來源及社會對英雄尊崇的風氣,展現出人文思考和時代氣息,最終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面對無數戰鬥,時刻要有衝鋒陷陣的意志,使英雄的定義更為豐富。

(作者:劉玉琴,係人民日報文藝部原主任、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