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山東省呂劇院有個“90團”

發佈時間:2024-07-16 10:06:17 丨 來源:人民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觀眾在山東省呂劇院打造的“百花戲劇藝術空間”體驗沉浸式演出。山東省呂劇院供圖

核心閱讀

呂劇的唱腔有説唱音樂的風格,曲調質樸,表演樸實,生活氣息濃郁。呂劇的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以生動活潑的群眾語匯為唱詞。

90後演員挑起大梁,撐起了呂劇“門面”,既保留老戲的味道,又富於青春氣息,贏得不少老戲迷的認可,也收穫了“90團”的美譽。

山東省呂劇院有個“90團”,90後演員挑起大梁,撐起了呂劇“門面”,既保留老戲的味道,又富於青春氣息,贏得不少老戲迷的認可,也收穫了“90團”的美譽。

呂劇,由流傳于黃河下游一帶的山東琴書發展而來,唱腔有説唱音樂的風格,曲調質樸,表演樸實,生活氣息濃郁。呂劇的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以生動活潑的群眾語匯為唱詞。山東省呂劇院成立於1953年,成立之初創演的現代戲《李二嫂改嫁》風靡全國。郭沫若也曾以一首小詩褒獎呂劇:“東風送暖百花香,開到芙蕖韻滿塘。一片清芬無限意,大明湖畔柳絲長。”近年來,為傳承好呂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山東省呂劇院在年輕演員的傳幫帶上下功夫、做文章,通過文化下鄉、創新舞臺表演形式、一對一指導等方式,讓年輕演員“走上臺”“立得住”。因為青年力量的融入,呂劇也綻放出青春的華彩。

拓展受眾群體和演出空間

晨曦初現,一輛滿載著道具和服裝的車輛駛出山東省呂劇院的大門。這次送戲下鄉的目的地是東營市東營區。

雖然多次參與送戲下鄉活動,青年演員劉文昊卻不敢有絲毫懈怠。“東營是呂劇發源地之一,群眾基礎好,家家戶戶都能唱兩句,民間劇團更是遍地開花,去那裏演出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呂劇是山東的代表性地方劇種,不少老一輩山東人唱詞張口就來。當地流傳的民諺“聽見呂劇腔,餅子貼在門框上”“呂劇一唱炸了鍋,張大嫂、李二哥,扔下耪地鋤,推開棉花車”,描述的都是呂劇廣受歡迎的盛況。今年27歲的劉文昊出生於山東農村,正是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逐漸走上專業戲曲道路。“我是從小跟父母聽呂劇長大的,如今希望用我們的表演感染更多父老鄉親。”

鑼鼓鏗鏘,墜琴聲響。聞訊而來的鄉親們很快聚攏在簡易的舞臺周圍,翹首期盼大戲上演。這次演出的是經典劇目《姊妹易嫁》,劇情扣人心弦、唱腔優美曲折,年輕演員們毫不怯場,老鄉們叫好聲不斷。

演出結束,演員們並未匆匆離去,而是與村民圍在一起交流創作和表演經驗、合影留念。每次下鄉演出,老鄉們質樸的誇讚、期盼的眼神,都讓這些年輕演員感動,他們在與老鄉們面對面的交流中,明白了肩頭的責任,堅定了把呂劇傳承下去的信心。

呂劇進校園,又是另一番場景。呂劇的發展,必須要拓展新的欣賞群體,通過“破圈”吸引更多年輕人。“從我們在高校演出的經驗來看,學生們好奇心強,對於呂劇中的方言俚語很感興趣,有的學生還會主動到後臺‘追星’,這些都值得我們90後演員去思索,主動去拓展呂劇的受眾群體。”青年演員李佳蕾説。

一樣的《李二嫂改嫁》,卻換了不一樣的呈現方式。沒有傳統劇院的高大舞臺,此時,觀眾就在演員面前一兩米處,近距離沉浸式欣賞著這一經典劇目,演員的一顰一笑盡收眼底。這是山東省呂劇院打造的“百花戲劇藝術空間”。“與傳統的演出模式不同,在這裡不僅可以看演出,還可以學戲,甚至參與到表演中,讓戲迷朋友們沉浸式體驗經典劇目的魅力。”山東省呂劇院院長孫香蘭介紹,這種形式非常受年輕人歡迎,也有很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百花戲劇藝術空間”是山東省呂劇院常態化小劇場演出的一種探索。年輕演員在這裡找到了鍛鍊展示自己的舞臺,沉浸式錶演對他們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出結束後,觀眾轉到臺上跟我們學戲。劇院的專業樂隊為他們伴奏,我們當陪演。”青年演員李佳欣説,這種表演形式是對演員“手眼身法步”功底的一種考驗。

為了激發年輕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山東省呂劇院做了不少探索。今年春節期間,劇院把小劇場搬進了山東省美術館,聯合開展“美好‘呂’程展館相逢——過大年小劇場呂劇《歸·源》美術館開演啦”活動,引得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現場觀看演出。“今天的表演很有意思,內容通俗易懂,孩子也很喜歡。呂劇是咱們山東的傳統劇種,帶孩子來看演出,也是想讓孩子多了解傳統文化。”觀眾程女士説。

劇院還積極參加線上推廣,利用短視頻和直播將呂劇帶到各地網友的面前。李佳欣、李佳蕾、孫淑媛、劉文昊等年輕演員也都開通了自己的抖音號,成了在網路上小有名氣的新生代戲曲演員。

“推動呂劇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孫香蘭説,山東省呂劇院以真實、融合、時尚、前沿的藝術樣式,充分發揮年輕演員的活力和創造力,讓更多觀眾體驗到戲劇的多重樂趣,讓呂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拉近當下觀眾與傳統藝術的距離。

學透吃透一招一式

盛夏時節,天氣燥熱難耐。山東省呂劇院的練功房裏,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劇院的重點原創劇目《大道人心》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排練,戲曲導演韓劍英和演員逐字逐句推敲,每個動作、每句唱詞都反覆琢磨。這讓一直在旁學習的年輕演員任婧直呼“學得過癮”。

如何把呂劇傳承發展下去?這批90後年輕演員們一致認為:先把老師們的一招一式學好,把以前的經典劇目吃透,我們才有底氣去創新、去發展。

每逢排演新戲,山東省呂劇院都會安排年輕演員參與創排、跟班學習。青年演員們被編為三組,同步跟班排練。“韓劍英導演舞臺經驗豐富,每個眼神的運用、每個手勢的起落,都會直接影響舞臺效果,很值得我們學習。”任婧説。

為了讓經典劇目一直傳承下去,山東省呂劇院從人才梯隊建設和劇目保留傳承的需要出發,開展一系列經典劇目復排工作,在把保留劇目變成經典劇目上下功夫。

面對一批60後業務骨幹退休、90後人才接續傳承的現狀,該院按照2020年確定的“呂劇經典劇目傳承工程”計劃,陸續復排了《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畫龍點睛》《苦菜花》《借年》《三家福》《墻頭記》《借親》等劇目,通過老藝術家一對一的輔導,為年輕人“把脈”。復排劇目一經上演,便受到關注。

為了幫助年輕人成長,劇院還整理出版了《山東省呂劇院建院70週年劇目集》,對《姊妹易嫁》《借年》《借親》《苦菜花》等28部劇目進行劇本、音樂、舞美等全部資料梳理,整合成冊,作為排演這些劇目的標準化説明書。

剛剛從山東省呂劇院退休的國家一級演員胡靜華,對“90團”的成長充滿期待:“這批孩子,大部分都是當年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呂劇班畢業,11歲左右就開始接受系統的戲曲教育,我們這些60後演員全程參與了他們的成長過程。他們能吃苦,基礎打得牢,其中不少人還在中國戲曲學院接受了本科教育,學習了其他戲曲,視野開闊,他們有超越我們這代人的決心和潛力。”(肖家鑫)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