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一位荷蘭音樂人類學家的“花兒”情緣

發佈時間:2024-07-16 10:03:51 丨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20世紀90年代,荷蘭音樂人類學家高文厚和妻子施聶姐,從中國江南水鄉到西北內陸,開啟了一段尋找“活著的山歌”的旅程。

在甘肅南部,他們被原生態“花兒”即興演唱的天籟之音和“花兒會”的壯觀場面深深吸引。從此,他們成為與“花兒”結下不解之緣的“花兒伉儷”。

就在他們的“花兒”研究即將出成果時,施聶姐身患癌症于2012年逝世。熬過那段痛苦的時光後,高文厚背起行囊重返中國,繼續完成他和妻子未竟的“花兒”事業。

“中國花兒之鄉”迎來荷蘭“花兒故人”

夏日的微風,吹綠了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的森林草原,安頓好莊稼的村民紛紛涌向青山翠谷,參加一年一度的鄉村草地音樂節——“花兒會”。

今年,岷縣“花兒會”迎來了一位“花兒故人”——68歲的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音樂人類學家高文厚。20多年前,他與妻子曾兩次踏上這片土地,深入田野,探尋“花兒”的秘密。

“花兒”是中國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原生態民歌,以其歌詞中將女性比作“花兒”而得名。2009年,“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岷縣被譽為“中國花兒之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民歌考察採錄基地”。

在岷縣“大溝寨花兒會”上,68歲的高文厚手持DV,專注地記錄著“花兒”歌手對唱場面。這些歌手和觀眾都來自民間,他們在農閒時節選擇到風景優美的地方相聚,以歌會友,酣暢淋漓地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

當這位“洋面孔”出現在人群中,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眾人問好時,鄉民們熱情地接納了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高文厚眼中,“花兒”不僅是一種“活著的藝術”,更是一種蘊含著中國鄉土文化夢想、激情和力量的表達。

“我研究中國民間音樂已經30多年了,近20年我主要研究方向是甘肅南部‘花兒’。我非常喜歡‘花兒’,它由一群鄉村歌手即興創作,反映當地人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花兒會’很熱鬧,歌手們可以連著唱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他們無拘無束地唱出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吸引很多人來聽。”兩鬢斑白的高文厚説。

行走田野的“花兒伉儷”

1985年,高文厚和施聶姐相識于荷蘭萊頓大學,對音樂的共同愛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1986年至1987年,施聶姐在南京大學、上海音樂學院訪學期間,對中國民間音樂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高文厚假期到中國看望施聶姐,他倆經常一起到江蘇各地採集山歌。這段經歷不僅豐富了施聶姐的博士論文,也加深了兩人的情感紐帶,1992年,他們攜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回到萊頓大學後,施聶姐的博士論文《中國民歌和民歌手——蘇南山歌傳統》在1997年順利完成。她以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研究在漢學界嶄露頭角。此後,他們幾乎每年都會到中國江南一帶采風,繼續他們的音樂之旅。

為了更好地向西方推介中國民間音樂,高文厚和施聶姐成立了歐洲中國音樂研究基金會,並創辦學術刊物《磬》。他們通過每年舉辦國際會議和資助中國民族樂團的海外演出,搭建起了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橋梁。

隨著對中國民歌理解的不斷加深,他們開始渴望尋找到更原生態的山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們聽説在甘肅、青海地區,人們傳唱著一種古老的山歌——“花兒”。這種山歌以其原生態的魅力和生命力,深深吸引了他們。

1997年,他們終於在甘肅南部找到了古老而生動的“花兒”。高文厚回憶説,第一次見“花兒”演唱場景,他們就被這種原生態的山歌所震撼,驚呼這就是真正的“活著的山歌”!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花兒”在當地人生活中的地位,他和妻子經常與“花兒”歌手深入交流,體驗當地生活。他們發現,這些歌手在舞臺上的自由與生活中的拘謹形成鮮明對比。高文厚認為,音樂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能讓人在壓力中找到幸福和慰藉。

從1997年至2009年,他們帶著這份感動,走遍了甘肅境內所有著名的“花兒會”,那些起伏連綿的山丘、遮風避雨的神廟都曾留下這對“花兒伉儷”的足跡。

續寫未竟的“花兒”篇章

“‘花兒’與《詩經》一脈相承,被譽為‘活著的《詩經》’。”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張潤平説,“花兒”曲詞優美、善用比興抒情,不論遣詞造句,還是格律形式,與《詩經·國風》中收錄的各地民歌如出一轍,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然而,就在高文厚夫婦對於“花兒”的研究即將出成果之際,施聶姐卻身患癌症離世,這給高文厚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一年一度的國際音樂論壇如期舉行,但“花兒”成了他心中不敢觸碰的傷痛。

光陰飛逝,悲痛漸消。高文厚回憶起妻子生前的一次採訪。記者問,“你們的田野工作是怎樣的?”臥病在床的施聶姐微笑著説,“我們的田野工作就是我們的愛情生活”。這句話喚醒了高文厚,他意識到,繼續他們的“花兒”事業,就是對妻子最好的紀念。

2017年,高文厚帶著對妻子的思念和對“花兒”的熱愛,重返中國。在“花兒”中,他感受到了久違的親切和溫暖,仿佛妻子從未離開。

“當我重新踏上尋找‘花兒’之路,我能感覺到妻子和我同在。我們許多想法都能不謀而合,比如我們都想爬到最高的山頂,聽最野的‘花兒’。”高文厚説。

為了傳承和推廣中國民間音樂,高文厚向德國海德堡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圖書館捐贈了大量研究書籍和音樂資料,包括他們多年採集的山歌素材。他期望更多年輕人能夠投身於這一領域的研究。

“未來,我計劃寫兩本書,一本關於甘肅‘花兒’,一本關於我和妻子尋找‘花兒’的書。”高文厚説,明年草深花濃時,他還會出現在中國“花兒會”上,續寫未竟的“花兒”篇章。

新華社蘭州7月11日電(記者郎兵兵)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