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以“船”為載體講述大運河上感人故事

發佈時間:2024-07-12 09:15:52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音樂劇《北上》進入初排階段,群舞舞段正在排練。北京廣播電視臺/供圖

本報記者韓軒

作家徐則臣創作的長篇小説《北上》,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的百年故事。由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製作的音樂劇《北上》近日建組,將這部曾斬獲茅盾文學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搬上音樂劇舞臺,演繹謝平遙與“小波羅”等劇中人物沿大運河一路北上進京、歷經磨礪、終獲曙光的故事。

音樂劇《北上》由音樂劇導演石路執導,著名作曲家、音樂製作人張筱真擔任作曲、音樂總監,李大鵬擔任總編劇、作詞。將一部30萬字的小説改編成兩個小時的音樂劇,對主創團隊來説是個不小的挑戰。原著小説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展開,音樂劇主要選取書中的歷史線索,融合少量現代線索,主要展現1901年北上過程中謝平遙與“小波羅”的故事。

李大鵬介紹,音樂劇的故事發生在1901年,那是中國最黑暗的年代,謝平遙身為知識分子,希望為中國找尋新出路,義大利人小馬可·波羅則擁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從陌生到成為知己,友情的發展是全劇的核心。”李大鵬説,他們的交流蘊含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二人沿運河北上的所見所聞也襯托出大運河的百年變遷。

曾參與不少影視作品創作的李大鵬,在音樂劇劇本創作階段就採用了偏影視化的手法,突出畫面感。導演石路也試圖將大運河的元素轉化為舞臺意象。“我們在運河沿岸采風時,明顯感受到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物理意義上的水路,在交通不那麼便利的古代,它可以説是一條生命之河,大運河的開鑿也成為一種文化象徵和精神圖騰。”在《北上》的創排中,石路將“船”這一意象搬上舞臺,主人公沿大運河北上的途中,以“船”為載體發生了無數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在該劇編舞劉旻姿看來,舞臺上的大船豐富了舞臺空間的層次,也為全劇的肢體表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音樂方面,《北上》將容納25首歌曲,為凸顯運河音樂的歷史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張筱真特意拜訪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的第四代傳承人趙義強,將船工號子嵌入該劇的音樂創作。

“《北上》通過一個雙男主的故事,展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我們也希望把這部音樂劇打造成具有國際視野的、體現中西文化交融的作品。”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李秀磊説。

據悉,音樂劇《北上》將於9月7日、8日在國家大劇院·北京藝術中心演出3場,9月20日至22日在世紀劇院演出5場。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