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向經典致敬:舞臺藝術紛紛演繹經典力作

發佈時間:2024-07-10 09:43:02 丨 來源:光明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作者:曹周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級編輯)

近年來,由文藝經典作品改編而成的舞臺劇層出不窮。其中的優秀作品有話劇《上甘嶺》《白鹿原》《大宅門》《主角》,歌劇《長征》《山海情》《青春之歌》《映山紅》,舞劇《鐵道遊擊隊》《英雄兒女》《永不消逝的電波》等。這些改編劇目往往一經上演,就立刻引發觀眾濃厚的觀演熱情。它們並非簡單意義上的對文藝經典作品的原貌呈現,更多是依循舞臺藝術規律,充分利用舞臺語匯進行的再創造。

向經典致敬:舞臺藝術紛紛演繹經典力作

話劇《上甘嶺》劇照 資料圖片

1文藝經典作品改編成舞臺劇的實踐由來已久

文藝經典作品是舞臺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經典作品改編成舞臺劇的實踐由來已久。20世紀話劇誕生之初的《黑奴吁天錄》《空谷蘭》,就是從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最為經典的案例當屬根據電影文學劇本《瓊島英雄花》以及電影《紅色娘子軍》而創作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這部舞劇歷經60年的歲月淘洗和無數觀眾的審美檢驗,至今仍是芭蕾舞劇中常演常新的保留劇目。近年來,由文藝經典作品改編而成的舞臺劇作品大體可分為兩種:有如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陜西人藝話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這種充分展現兩種藝術樣式之間轉譯的劇作;也有像舞劇《紅樓夢》這樣集合了經典名著及經典戲曲、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樣式優長的舞臺新作。

文藝經典作品的舞臺呈現是對原作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再度反思與體認,是新的藝術創造,在推動舞臺藝術繁榮的同時,也為廣大觀眾重溫經典提供了更多途徑。但這種改編也面臨著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由於觀眾大多對這些文藝經典作品的故事內容比較了解,因此在觀演中會自發地拿現場演出效果與記憶中的經典場景作比較,其眼光天然帶有某種挑剔性,這給舞臺藝術的二度創作帶來了挑戰。但正因為文藝經典作品在思想內容層面所具備的精神感召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舞臺藝術編創提供了巨大空間和便利條件,因此編創者無須再把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敘述劇情、展現思想上,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藝術表現的創新層面。這是文藝經典作品舞臺呈現能夠再放異彩所具備的先天優勢。

向經典致敬:舞臺藝術紛紛演繹經典力作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劇照 資料圖片

2以豐富的舞臺表現力呈現耳熟能詳的故事

這些年,文藝經典作品成功改編的舞臺劇之所以能引起觀眾共鳴,除了在故事情節上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豐富的舞臺表現力的挖掘。在充分尊重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達到獨屬於舞臺的藝術高度。

比如,舞劇《鐵道遊擊隊》中就設計了一段男女主角劉洪和芳林嫂表演的雙人舞,並配上一段由板胡演奏的頗具山東地域風格的婉轉動聽旋律,舞臺呈現效果絕佳。雙人舞是舞蹈樣式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它一方面能較為全面地展現男女主角在舞蹈技術技巧方面的功力,另一方面能對雙方之間的情感交流起到襯托和渲染作用。在原本以描寫敵後緊張激烈的遊擊戰為主的劇情中加入這段雙人舞,革命和愛情相互交織的視覺衝擊撲面而來。在這段雙人舞中,舞蹈藝術的本體特徵與故事情節發展中的人物情感書寫實現了完美融合。又比如,話劇《上甘嶺》緊緊抓住戲劇臺詞在表情達意中的獨特優勢,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將炊事班長馬叫天的幽默可愛、有情有義,女衛生員林蘭的聰明伶俐、勇敢無畏,志願軍戰士的頑強拼搏,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特別是劇中幾段有關女衛生員林蘭和炊事班長馬叫天的內心獨白,話語間流露出的體貼、關懷與些許自責,勾勒出父親心疼女兒、女兒想念父親的動人場景,這些都使戲劇中語言的力量得到充分彰顯。

另外,由文藝經典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可以通過藝術創新實現對原作故事的發展與完善,並同時推動這一題材思想內涵的昇華。歌劇《山海情》為了平衡聲部,巧妙地增加了李太奶奶這個女中音角色,雖然是出於歌劇藝術在聲部設置層面的考慮,但對於劇情發展與完善來説也大有裨益。李太奶奶在搬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善良慈祥、顧全大局,使面對搬遷所展現出的人物眾生相更為全面立體。又比如,改編自電影《閃閃的紅星》的歌劇《映山紅》,原作以兒童為主角,如果照搬原作故事,歌劇的大部分唱段將由童聲演唱,這勢必無法支撐起一部歌劇的全部篇幅。因此,劇作者將“冬子媽”作為主人公,安排了較多演唱片段。這雖然是基於聲樂層面作出的改編,但這種技術調整使得全劇以“冬子媽”這個女性形象作為核心,劇情的結構與發展更為緊湊凝練。

除此之外,有些改編劇作抓住經典原作與其舞臺呈現之間的審美交匯點,充分發揮舞臺藝術在場景營造和氣氛渲染方面的寫意功能,增加了觀眾的情景帶入感,強化了舞臺表現力。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和著悠揚的《漁光曲》旋律,一個個身著旗袍的女子在弄堂裏緩緩起舞,生動呈現了上海市井生活的腔調,同時又與全劇驚心動魄的諜戰情節形成鮮明對比,充分調動了觀眾的情緒,使得全劇感情張力拉滿。而在表現諜戰劇扣人心弦的緊張氛圍時,則巧妙運用了燈光、舞臺布景等元素,通過光影的變換、色彩的對比、音效的起伏,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向經典致敬:舞臺藝術紛紛演繹經典力作

經典電影《上甘嶺》海報資料圖片

3找準藝術樣式之間轉化的融合點,詮釋經典作品的當代意義

就藝術創作來説,不同藝術樣式之間具有相似性和相通性,對同一主題的表達,選用不同藝術樣式看似並不存在孰優孰劣,但細究起來,這種轉化與改編還是有其適用範圍的。創作者應理性審慎對待文藝經典作品舞臺改編的創新分寸,避免一味跟風、生搬硬套,只有找準了轉化的融合點,才能有的放矢地展開闔理的藝術加工。

首先,應科學把握舞臺時空,精心選材與編排,巧妙處理時空局限性的問題。有些改編可以通過抓故事主幹來進行裁減,在改編中提綱挈領地表情達意。歌劇《山海情》就是將23集電視連續劇中跨越20多年的劇情容納在3小時內完成,選取涌泉村、移民途中、閩寧鎮這幾個典型場景,簡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的主線。也可通過合理化的藝術改造,將新理念、新視角引入傳統舞臺。話劇《上甘嶺》就創造性地將舞臺限定在“坑道”這個具體的小空間內,突破了對舞臺多樣化、全景式呈現的固有認知,小小坑道恰到好處起到了以小見大的效果,觀眾可以跟隨劇情發展,透過坑道展開充分聯想,舞臺表達空間被進一步拓展延伸。由此可見,改編既要尊重原作,在有限的時空內要言不煩地呈現故事及主題思想,又要結合主客觀條件,審時度勢作出取捨,求大同而存小異。

其次,無論是從哪種藝術樣式轉化為舞臺劇,守正創新應是根本,藝術樣式間轉化的銜接點和融合點恰在於此。對原作中的經典橋段,理所應當要保留與傳承,這是改編劇能為廣大觀眾所接受的便捷通道。在歌劇《映山紅》中,當電影原作中那幾段由作曲家傅庚辰操刀的經典旋律《紅星歌》《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出現時,現場總會不約而同響起掌聲,可見經典如此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以經典為藍本求新求變,是豐富舞臺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在歌劇《映山紅》的音樂創作中,作曲家張千一充分吸收了原劇中的經典旋律,通過一系列音樂主題的發揮、節奏的變化、轉調等技術手法,將音樂的整體構思融入劇情發展。每當潘冬子出場總會縈繞著《紅星歌》歡快的旋律,《紅星照我去戰鬥》的旋律則伴隨著舞臺上紅軍英勇抗爭的情節反覆出現。該劇劇情相比電影原作有了很大變化,但經典旋律的創新再現讓觀眾在接受新劇時有“無縫對接”的順暢感。

繁榮舞臺藝術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必然要求。應更多地從舞臺劇改編的成功案例中積累經驗,挖掘藝術門類的本質特徵與表現優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站在文藝經典作品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創作出更多體現時代氣息的精品佳作。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10日16版)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