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王偉:唱出“東柳”新氣象

發佈時間:2024-07-10 09:27:54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王偉演出柳子戲《張飛闖轅門》受訪者供圖

本報駐山東記者孫叢叢

從全國南戲展演到中國戲曲節,近來,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山東省柳子劇團)憑藉紮實的演出班底讓《張飛闖轅門》《孫安動本》等一批優秀劇目聲名遠播。作為《張飛闖轅門》的主演,柳子戲演員王偉因塑造了一個手拿折扇、魯莽又可愛的張飛形象而被觀眾熟知。

“我主工柳子戲花臉,兼工紅臉戲。在傳統戲裏,這類人物性格正直、粗獷、豪放,有獨特的程式規範,展現了豐厚的劇种家底,也承載著濃郁的齊風魯韻。”王偉説。

1975年,王偉出生於山東萊蕪,父親是萊蕪梆子劇團的一名二胡演奏員。當年山東省戲曲學校(今重組為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面向全省招生,王偉本想與父親一樣學習弦樂演奏,卻遇上山東省柳子劇團委託省戲校培養演員,憑著嗓門大、聲音亮度好,他被選中學習花臉。

“跟著老師深入學下去才發現,單憑嗓音條件好遠遠不夠。”王偉介紹,“東柳”與“南昆”“北弋”“西梆”並稱四大古老聲腔。柳子戲中以俗曲和柳子調為主的唱腔曲詞婉折、細膩多轉,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哎咳”之稱。“從唱小曲子到學唱‘駐雲飛’‘耍孩兒’等柳子戲五大曲,光打基礎就要用好幾個學期。而表演程式的繼承更需勤學苦練,像《五台會兄》中經典的‘十六羅漢式’,要求演員在唱念的同時還要做‘伏虎羅漢’‘沉思羅漢’等一系列造型,來烘託人物的複雜感情。”王偉説。

在校5年,王偉在柳子戲演員孔祥啟等老師的口傳心授下學習了《五台會兄》《打登州》等多出完整劇目,為後來的藝術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孔祥啟是柳子戲花臉名家張春雷先生的親傳弟子,素有“小張春雷”美譽。進入劇團後,王偉正式拜師孔祥啟,系統地傳承該行當技藝。“就拿《五台會兄》來説,初學時年齡小,對人物關係和表演細節的處理流於表面。像劇中楊五郎與楊六郎相認時有一個抬左腿舉左臂拍左膝的動作,我一直找不到行動依據,老師就從人物所處情境入手分析動作由來,使我對整齣戲的舞臺節奏有了更細膩的把握。”王偉説。

2002年起,王偉跟著老師學習經典劇目《張飛闖轅門》,他嫺熟運用柳子戲花臉表演中的“橫磨音”“炸音”,輔以“鷹展翅”等身段展現張飛的威猛,同時融入細膩柔美的舞臺動作,刻畫他面對諸葛亮、劉備等不同人物時內心的起伏變化。

準確繼承的同時,王偉根據自身條件研磨自己的演法、唱法,在人物塑造上逐漸形成“似師有異”的新風貌。他演出了《張飛闖轅門》的多個版本,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戲,也有融入現代性探索的“新編版”,較好展示了古老劇種的藝術特色與生機活力。

與以道白、工架為主的花臉行當不同,柳子戲還有一類紅臉戲,對演唱要求很高,關羽、秦瓊、趙匡胤等角色都由紅臉扮演。近幾年,他在老師指導下把停演40多年的《斬蟬》恢復出來,實現了對關羽舞臺形象的還原,在動作方面,抬臂時虎口不高於雙眉,突出關羽的端莊穩重;在演唱時,控制“炸音”,多用“亮音”,並以曲牌的板式變化表現其斬貂蟬時豐富的心理層次。

王偉還演出了多部柳子戲新編劇目。在新編古裝大戲《老青天》中,他塑造了一個寓莊于諧的老年包公形象,不再是傳統戲裏鐵面無私的形象,而是在查貪途中被風塵女子雇作趕腳的“老使喚”,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喜劇效果。

在新近創排的山東舞臺藝術重點劇目《大河糧倉》中,王偉也擔綱主要角色。“這是一部現代戲,我要演一個深紮在黃河三角洲的農業科技人員。我要從火熱生活裏找靈感,再活用傳統技法,以生活化的藝術語言展現時代風采,唱出‘東柳’新氣象。”王偉説。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