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淩雲與山西師範大學學生互動朱萌攝
郭志清本報駐山西記者朱萌
6月22日淩晨五點,距離去山西師範大學講課還有5個小時,國家一級演員、晉劇表演藝術家武淩雲早已起床開始收拾。七點整,他和搭檔們出現在教室,提前檢查場地是否足夠在演出時舞動那把沉重的青龍偃月刀。
千百年間,關公形象一直活躍在戲曲舞臺。武淩雲扮演關公已有四十載。出身梨園世家的他,自小便在父母和長輩的熏陶下學習戲曲,12歲開始跟團。1985年,21歲的武淩雲開始排演關公戲《古城會》,成為他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捩點。
武淩雲的父親武忠是晉劇舞臺上關公形象的開創者,母親閻惠貞是首位女性關公扮演者,兩代人三關公一度成為梨園佳話。
為了演好關公,武淩雲熟讀有關三國歷史的書籍,借鑒老一輩藝術家和兄弟劇種的關公戲。出差時但凡遇到關帝廟,他都會仔細揣摩,把塑像、壁畫乃至各類文物中出現的關公造型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表演。通過不斷積累,武淩雲刻畫的關公栩栩如生,從“半瞇鳳眼”到青龍偃月刀的40多種刀法,每招每式都有出處。
等待講座開始的時間裏,他又照著記憶裏關帝廟塑像的樣子,端起架勢,對著鏡子虛捋長髯,威風凜凜。武淩雲説:“以忠義仁勇著稱的關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舞臺上的關公應是帥氣、霸氣、神氣、威氣兼而有之,帶給觀眾一種藝術美。”
雖然先天條件好、身材高大魁梧,但為了突出關公的威武形象,武淩雲本就悶熱沉重的關公戲服下還穿有厚厚的棉襖馬甲。近40斤的戲服剛換完便是一身汗,演出結束衣服更是能擠出水來。
在晉劇《古城會》《華容道》《單刀會》中塑造關公形象之後,2018年底,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新編晉劇《關公》上演,第一次將關公的一生全景式地呈現于舞臺。2019年10月,晉劇《關公》選段《韆鞦關聖》受邀前往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武淩雲扮演的關公第一次亮相海外。
“關公在海外華人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那次傳統戲曲借關公形象走出去,反響特別好。”武淩雲説,這讓他意識到戲曲文化和關公文化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助力晉劇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武淩雲常以關公扮相亮相、演出。通過文化交流、旅遊推介、文化惠民等形式,他走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走進田間地頭、學校和企業,通過關公這一為人熟知的角色講述戲曲故事、山西故事。
上午九點半,山西師範大學學生陸續進場。十點整,噠、噠——噠!三聲起板後,武淩雲披掛戲裝,一手持青龍偃月刀,一手捋髯,緩緩入場。台下學生為之一振,立馬送上熱情掌聲。伴著雄壯的音樂,他一招一式,氣勢十足。
為打動學生,武淩雲還與時俱進,加入眾多流行元素吸引年輕觀眾。比如在講座中,他會俏皮比心來製造“反差萌”,還會以競猜、搶答贏獎勵等形式科普戲曲知識,戲迷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年輕的面孔,這讓武淩雲感到振奮。
關公角色之外,武淩雲還參與創作並主演了新編革命歷史晉劇《續范亭》、革命現代晉劇《高君宇與石評梅》等。為豐富晉劇的表現手段,武淩雲博採眾長,遠赴四川拜師學習川劇變臉,研學山西原生態民歌。
戲裏戲外,武淩雲秉持“學關公、做關公、演關公、悟關公”的信念,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獲得了業界“晉劇活關公”的美譽。
他表示,要立足關公“仁義忠勇信”的品質,繼續在人物形象、藝術創新及呈現形式等方面深耕細作,讓晉劇藝術、關公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舞臺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