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教育

發揮音樂教育啟智潤心獨特作用

發佈時間:2024-07-04 09:48:49 丨 來源:光明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作者:林琛、賈志宏(分別係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瓊臺師範學院副校長,瓊臺師範學院音樂學院院長)

如同不能沒有遊戲和童話,孩子們的成長同樣也離不開音樂。音樂凝結著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在吉林省琿春市第一實驗小學,音樂讓春蕾女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學會感受愛、給予愛;在江西興國縣蕭華紅軍小學小紅星合唱團,歌曲蘊含的豐厚精神帶給他們持久的滋養;在聶耳的故鄉雲南玉溪市,百餘支師生合唱隊伍更是憑藉歌聲讓這座城市被更多看見,帶火了一座城。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在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方面具有獨特作用。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而且在情操培育、心靈教育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浸潤作用。做好音樂教育,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應有之義。

讓更多的孩子有音樂相伴,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專業教師隊伍做支撐。近年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先後印發,圍繞“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根據美育課程開設需求,加快公共藝術教師隊伍建設”“堅定辦學方向、堅守師範特質、堅持服務需求、強化實踐環節,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等方面作出相應部署和安排,為音樂教師培養指明瞭發展方向。其中,師範院校音樂專業是音樂教師培養的重要主體,更應勇擔職責,不辱使命,持續推進課程和教學改革,搭建好“講臺+舞臺”協同創新大平臺,讓從這裡走出的學生既能站得穩講臺,又能站得好舞臺,為更多孩子帶去音樂,也帶去夢想。

崇德尚藝,培養學生站穩講臺的素質能力。講臺是音樂教師傳授音樂理論、技能和教學方法的重要陣地,培養學生站穩講臺的素質能力自然也應成為音樂師範教育的首要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理念,以課程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依託,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以藝術展演為補充,構建“大美育”教學體系,教育和引導學生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有能力的未來美育之師,一定具備以美育德的傳道能力、以德施教的授業能力和以德成美的專業發展能力。去年年底,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聯合全國20多所高校音樂教育力量,採用線下“一對一”和線上公開課的形式助力全國鄉村學校音樂教育發展,被視作美育幫扶的大膽嘗試,對高校音樂教師和“準音樂教師”的發展成長也大有裨益。

學演研創,提升學生站好舞臺的專業水準。舞臺是音樂師範生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將課堂教學成果轉化為藝術實踐、藝術創作的重要載體。提升學生站好舞臺的專業水準,是音樂師範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要引導學生始終牢記。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為此,應當積極探索構建“學、演、研、創”四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們紮根生活向人民“學”、緊貼時代脈搏演繹新時代,在教學相長中深化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立足中國大地創造更多好作品好故事。通過工作坊教學、項目式教學、現場化教學等多種形式,在反覆錘鍊中讓學生更深刻把握音樂教育的規律,領會音樂作品養成的原則與技巧。

美善相濟,引領學生站穩音樂實踐育人大平臺。講臺與舞臺的貫通是實現音樂師範人才培養成效的關鍵。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既要面向講臺把音樂教育課堂從知識場拓展成生活場和生命場,把學習過程變成師生教學相長、互促互進的共同體;也要把學習場域從講臺拓展到舞臺乃至更廣闊的社會大課堂,把教育目標從知識能力提升到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上,形成講臺、舞臺融合育人的“大平臺”,如此才能更好地達成外化于行、內化於心的育人實效,切實提高音樂師範人才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進而推動更多青少年在動人的旋律中全面發展。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02日03版)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