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林靖通訊員茹瑩李冬梅鄭冰冰)暑期“演出經濟”逐漸升溫,演唱會、音樂節相繼火爆登場,相關糾紛也隨之出現。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23年至2024年5月,全國法院審理的因演唱會、音樂節引發的案件超過500件,其中北京超150件,主要集中于票務糾紛、智慧財産權糾紛及場地安全保障糾紛。北京四中院法官介紹了多起演唱會、音樂節相關案例,以案為例提醒各方注意其中的法律風險。
近兩年,全國各地大型演唱會及音樂節火熱開唱,演出門票供不應求,“黃牛”低價高賣、一票多賣、虛假賣票等事件屢屢發生。比如,“黃牛”李某在QQ聊天中謊稱其可購買某明星演唱會門票,盧某花費5600元委託其代買,發現被騙後報警。法院判決李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1萬元。
有些購票平臺不提供相應退改簽選項和服務,或將退票規則隱藏在二級甚至三級頁面中,消費者難以察覺。有些平臺聲明“門票一經出售,概不退款”,或針對退票行為收取高額手續費來阻礙消費者退票,涉嫌構成霸王條款、格式條款。
部分購票平臺模糊座位實際情況,銷售“柱子票”“墻根票”。主辦方出售有遮擋的座位,購票平臺通常不特別提示遮擋情況,消費者無法勘察場地,只得“盲買”。在第三方消費投訴平臺“黑貓投訴”數據顯示,2024年該平臺受理演唱會、音樂節相關投訴近5000件,因視線受遮擋所引發的群體性投訴聚集度高,且消費者對損害後果及賠償責任與主辦方通常難達成共識。
演唱會、音樂節等人員密集,場地準備不合理或人員疏散不當易發生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某明星演唱會當天下雨,購買vip看臺門票的李某拍攝偶像時,因看臺路面濕滑摔倒,致右手腕骨折,後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主辦方雖在開場前提醒觀眾注意自身安全,但並未在看臺添加任何防滑措施。李某起訴主辦方要求賠償醫藥費等,法院認為李某與主辦方應分別承擔主要和次要責任,判決主辦方賠償李某5萬餘元。
北京四中院法官建議,應加強對票務代售、仲介、分銷等環節的監管,優化票務實名制度;強化行業檢查監管,督促企業規範經營,推動票務行業規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應事前審核承辦方提供的安保措施等,演唱會主辦方應盡監管職責,開場前對觀眾進行安全教育,並做好緊急情況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