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聚焦

律動人生:李浩陽的音樂之旅與創新精神

發佈時間:2024-07-01 14:47:05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在當今社會中,音樂與文化的交織逐漸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打擊樂領域中,這種融合更是生動而富有表現力。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一位在音樂世家長大的年輕鼓手--李浩陽,他的音樂生涯充滿了傳承與創新,而他的故事也是對傳統與現代交流的一次生動詮釋。

你好,浩陽,很高興能夠與你進行這次交談,您的鼓手生涯從何時開始,是什麼激發了您對打鼓的熱愛?

你好!非常有幸接受這次採訪,我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我的爺爺奶奶是晉劇表演藝術家.我的父親從高中開始學習薩克斯和架子鼓,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鼓手,組織了自己的樂隊,並且帶領樂隊發行了單曲《綠色夢想》和《讓愛飛翔》並大受歡迎.在我上小學之前,我會在父親教架子鼓的地方玩,看到高年齡的孩子們打架子鼓,我會模倣他們的動作,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名鼓手.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的父親問我想不想學鼓,他也很嚴肅地跟我説,如果你選擇了開始,那就必須要嚴格保證練習,不能放棄. 7歲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同意.

在學鼓的前兩年,我發現每天堅持練習非常的困難,有的時候我想偷懶,都會被父親拉到鼓前,照常完成練習計劃.就算是我到了中考之前最忙的時候也仍然會抽出時間練習.在那兩年可以説我真的多次想到了放棄.直到我3年級第一次和父親去太原參觀鼓手比賽.當時舞臺上和我年紀相倣的孩子們都演奏著高難度的曲目,活力四射.我在下面看的目不轉睛,完全被吸引住了.我沒想到作為一名鼓手可以這麼酷,可以成為全場的焦點,甚至超越最出風頭的歌手.回到家我暗自發誓,一定要在明年參加比賽,並且要拿到好名次.

在第二年,我如願參加了比賽,並且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績,雖然還有遺憾,但是對於我來説是莫大的激勵.從此我就下定決心認真學鼓,練習也不需要監督了.在我上高中時,我和家裏人商量決定出國學習音樂.在我們的那個城市,很多人對於學藝術是抱有負面的看法的,總覺得學習差,走投無路才會去學音樂.但是我的父母很開明,他們支援我去學我想學的東西.這才造就了我之後的留學經歷.

您在 TikTok中國擁有超過3000萬的觀看次數,這樣的社交媒體影響力是如何改變您的職業路徑和公眾形象的?

在我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的過程中,我一直在鑽研爵士融合音樂,包括Funk, Latin和搖滾等.爵士融合音樂對樂手的技巧和樂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前期的學習中我一直追求著更高的技術,演奏更難的音樂.但是當我在演出的時候,我發現聽眾們普遍不接受這些曲高和寡的內容.聽眾並不是完全由鼓手組成的,我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來聽我表演,那我需要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聽眾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決定去做一些可以娛樂大眾的事情來擴大我的影響力.

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個視頻,是一位美國鼓手在跟著電影中人物吵架時的説話內容,將他們的每一個詞都對應到架子鼓上,將其形成一個節奏甚至是明確的律動.這個視頻對我來説簡直是醍醐灌頂,我意識到了,節奏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邊,每一個人説的話都有節奏,只是人們更多注重於説話內容本身而忽略了這些發音所組成的節奏.恰逢我當時正在學習美國知名爵士鼓手Steve Gadd和Keith Carlock的打法,他們都屬於律動性很強的鼓手,他們演奏時都更注重於音樂性,將架子鼓的節奏與音樂配合得淋漓盡致,他們對魔鬼音符等技巧的運用讓人感覺像流水一樣自然而且完全不會讓人覺得吵鬧.

於是我開始嘗試將中國人愛看的影視劇,電影和熱梗中的激烈對話部分改編成架子鼓的節奏,並將其拍成視頻通過“旅美鼓手李浩陽”這個賬號發佈到不同的網站上,如抖音, Bilibili等.我將其命名為“架子鼓説話”系列,該系列的第一個視頻一經放出,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我的粉絲數也從70一夜漲到了5000.我收穫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因為我在對話中加入了架子鼓,原本平平無奇的對話聽起來像“Rap”一樣.我也在錄製視頻的過程中找到了我真正想做的音樂.我要做有律動性的和各樂器高統一性的流行搖滾音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開始了創作自己的音樂.

作為樂隊 Rubbrheads的鼓手,並參與熱門專輯 Butter Supply的製作,您覺得與樂隊合作的最大挑戰和樂趣是什麼?這張專輯的成功對樂隊和您的個人發展有什麼影響?

我完全是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加入的Rubbrhead.當時我在一次排練中結識並且向樂隊主唱John Yuan(袁雲軒)毛遂自薦提出加入他們.當時恰好是他們初來美國,正值用人之際.我們經過了幾次交流,發現我們對於音樂的理解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我們一拍即合.

在最初加入Rubberhead的時候,我內心對於搖滾還是比較排斥的,我更喜歡的是Funk音樂,我喜歡演奏更加細膩且複雜的律動型音樂,而非重型音樂.而Rubbrhead是屬於硬搖滾風格的樂隊.這與我的預期不符.但是樂隊的節奏吉他手趙長珩和主唱袁雲軒希望我可以嘗試加入我自己的風格.於是我在演出中運用我所擅長的切分和魔鬼音符等技巧,將Funk架子鼓律動加入到音樂中,我們意外地發現我帶給了音樂一種全新的活力.于傳統的7,80年代傳統硬搖滾不同,我大膽嘗試融合爵士和Funk的元素到音樂中,並在之後的新歌製作中貫徹這一理念.用我個人的音樂理解帶給樂隊不一樣的感覺.

在2023年的中國巡演中,我甚至將Kpop中的一些律動和加花加入到樂隊cover的崔健的《一無所有》中.我還將我最喜歡的鼓手Keith Carlock和Steve Gadd的很多技巧用在樂隊原創音樂《Tough Candy》, 《Redhead Beauty》等中.聽到台下觀眾的熱烈掌聲,我知道我的決定是對的,最起碼是值得在今後繼續嘗試的.

現在我和樂隊在製作全新的專輯以及單曲,希望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成為 IPEA國際鼓手比賽評委對您來説意味著什麼?在評審過程中您發現了哪些新興的打擊樂趨勢?

2023年,我受到IPEA國際打擊樂協會的邀請,擔任山西賽區的評委,併為參賽選手們進行了一場架子鼓音樂會同時講了一節公開課.我向各位鼓手展示了我對於律動的理解.講座的主旨是讓聽眾們認識到律動的重要性並且給出一些我對於如何演奏出更好的律動給出的建議.對我來説,這是傳達我一直奉行的“架子鼓要好聽,而非難”這一理念的大好機會.我結合自身經歷和我在音樂會中表演的內容,向鼓手們展示了“律動型獨奏”“律動性加花”“切分節奏在律動中的應用”這三個重要的理論.這是一次與各地鼓手溝通交流的絕佳時機.

在評審過程我發現了中國鼓手在不斷地進步.2010年之前,國內的鼓手普遍有著高超的技巧和讀譜能力.而國外的鼓手則更注重樂感和即興.今年,很多參賽選手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很多年齡非常小的鼓手甚至都可以在舞臺上即興發揮,並且還兼具技巧性.從這些未來的鼓手身上,我看到中國的打擊樂和現代音樂正在蓬勃發展中.打擊樂已經從原來的扒譜,背譜的模式向即興表達,勇於表現的模式開始轉變了.在我看來,這是對待音樂的正確態度.音樂不是枯燥乏味的練習.樂器是用來“Play”的.打擊樂本身更是可以帶給所有人力量,這是從上古時期就流傳下來刻在人類基因裏的.我相信今後的中國打擊樂會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展望未來,您希望在打擊樂領域取得哪些新的突破?您認為未來的音樂發展趨勢會是什麼?

在我創作音樂的時候,我發現了作為一名鼓手在創作時是有著很大的優勢.鼓手普遍擅長節奏,而對於一首歌,選擇正確的節奏是至關重要的.節奏很大程度決定了這首歌的風格,旋律的表達和編曲的走向.通過我多年的學習和演出經歷,我總結出,流傳度高的音樂,其旋律通常與樂器部分能完美融合在一起,而絕非“兩張皮”.好的作曲家會選擇和架子鼓律動更相近的節奏作為旋律部分的主體,這會給聽眾一種非常舒適的契合感.這正是我想要的音樂

我希望在今後的音樂創作道路上,通過我的專長做出更多受大眾歡迎的,有特點的音樂.通過我的音樂,讓更多人注意到臺後的鼓手,以及其他樂手.在我的音樂會上,主角將會是架子鼓.我相信這是一種全新的音樂會模式.我將堅定不移地向這一方向前進,用音樂鼓舞更多的人.

此外,我也在鑽研編曲配器和歌詞.關於編曲配器,我希望在我的音樂中沒有複雜高深的和弦進行,我將儘量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表達,給樂手們更多的發揮空間.這也可以讓我的音樂有更高的傳唱度.關於歌詞,我個人更傾向於選擇男女愛情以外的主題.生活中有那麼多值得回憶,值得嘗試的事情,我將著眼于這些點點滴滴,寫出屬於每一個人的故事.

對於未來的音樂,我想説的是. AI的出現,對於大部分行業來説都是一種危機與機遇並存的狀況. AI已經可以快速準確地寫出各種類型的音樂.專業性絲毫不輸於人類.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生存下來的樂手和作曲家一定是有個人特色的,對音樂有獨到理解的.這樣的人是無可替代的,而且他們會合理利用AI為自己服務,化危機為工具.因此,音樂的多樣化將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們應該做好迎接更多音樂模式出現的準備.

在音樂的旅途中,李浩陽的故事不僅是對家族遺産的珍視,也是對音樂未來可能性的探索。無論是在社交媒體上獲得矚目、在國際舞臺上展示才華,還是在音樂創作中不斷尋求創新,他都體現了一種堅持不懈和不斷探索的精神。隨著音樂行業的不斷進化,李浩陽的音樂之路預示著更多激動人心的發展。對於他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啟迪他人的旅程。未來,我們期待看到他在打擊樂領域中帶來更多的突破和革新。(文/張鑫)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