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向內凝聚”與戲曲藝術的當代創作

發佈時間:2024-06-25 09:26:43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李志遠

為了實現戲曲藝術更好地滿足人民的審美需要,戲曲藝術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不斷予以探討,提出各種有利於戲曲藝術趨向繁榮的方法、措施,在不同階段皆取得一定成效。面對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戲曲藝術應如何創作以更好地承擔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給出了重要遵循,尤其是在闡釋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時提出的“向內凝聚”這一論斷,對戲曲藝術的當代創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方法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是文明連續的前提,也是文明連續的結果。”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的戲曲藝術,正突出體現了這一點。戲曲藝術作為具有突出綜合性的藝術形態,它兼具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雙重屬性,又兼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門類于一體,正是不同藝術門類、不同藝術屬性的高度統一才形成了戲曲藝術,才令中華文化形態中出現了世界獨具特色的“歌舞演故事”的藝術樣態。同時,戲曲藝術的發展歷史也告訴我們,戲曲藝術在保持主體特性不變的前提下,其樣式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從南戲、北雜劇、傳奇到花部戲的戲曲文學體式並不盡同,從曲牌體到板腔體的音樂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另外,伴奏樂器、服裝、扮相等也是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但其作為戲曲的藝術樣態卻是連續一貫的,即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造的戲曲現代戲,也是秉承戲曲藝術的本質並不斷發展的結果。

戲曲藝術的“向內凝聚”可以從構成戲曲藝術各元素的彼此契合、互相成就、渾融一體體現出來。戲曲舞臺作品是多方位合作的結果,不僅僅是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獨自的即時性表演。一台優秀的戲曲作品不僅需要舞臺上演員之間的“對手戲”,還要伴奏人員的無縫配合與襯托,還有編劇、唱腔設計、音樂設計、舞美設計、導演等眾人的通力合作,只有各方面的配合恰到好處,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戲曲舞臺作品。這也是戲曲講求“一棵菜”精神的主要原因。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新的手段和形式也被借用到戲曲創作中,尤其是在舞臺裝置、舞臺美術方面,如升降臺、轉臺、燈光、冰屏等被運用於戲曲舞臺創作,若是立足於充分展現戲曲演員的表演技藝以塑造人物、表達情感,這些新技術運用得當對表現戲劇情景的真實性能夠起到很好效果。不過,一定不能是為了逼真呈現劇情涉及的環境物態,而與戲曲藝術寫意性、虛擬性的美學特質相悖。

戲曲藝術的“向內凝聚”可以從保持戲曲藝術的主體性體現出來。戲曲藝術的發展史是不斷向其他姊妹藝術學習、借鑒的歷史,尤其是在新舊劇之爭的歷史語境中,一些人為了能夠延續戲曲藝術的生命力,努力探索戲曲藝術的發展新路徑,吸納話劇、歌劇、電影等創作手法,這些都是必需的,也是應該予以鼓勵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而泯滅或動搖了戲曲藝術的主體性,所有學習、借鑒過來的創作手法必須是立足於為戲曲藝術服務,創作出符合戲曲美學的作品,而不能僅僅是停留于話劇加唱或影視的舞臺化。對於此,應該説戲曲人都有清醒認知。如今,我們處於新媒體時代,傳播方式有著重大改變,人們獲得娛樂的方式也更加多元。我們當然不能無視新的傳播方式,這可以讓更多潛在戲曲觀眾接觸到戲曲藝術,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到這亦對戲曲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同樣的傳播媒介和途徑,戲曲作品易被與其他藝術類型的作品相比較。最終靠什麼能夠留住觀眾觀看網路傳播的戲曲作品,並吸引觀眾走進劇場體驗和享受戲曲的“在場”?顯然是靠戲曲作品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品質和美學特點,靠戲曲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戲曲藝術的主體性,而不是靠戲曲作品中硬性鑲嵌的投影、話劇手法或歌劇唱法等。

戲曲藝術的“向內凝聚”可以從彰顯戲曲藝術創作的人民性體現出來。無論是傳統戲,還是新編歷史劇、現代戲,都可以依據豐富的社會生活選取作品題材,可以採用不同的故事講述方式、方言聲腔、表演身段等進行創作,但必須立足於人民的立場,保持為人民抒懷的情感傾向,保持對人民的生活進行深入觀察、調研、思考之後的創作,反映人民的心聲和真善美,提供人民需要的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審美風貌。當然,戲曲藝術立足於為人民創作的導向,絕不是口號化的、簡單的以人民為劇作主人公的創作,而是需要萃取人民最為關心、最具典型性的事件、人物,形成富有審美意蘊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圓形”人物,能夠讓觀眾與劇中人産生共情,一起喜怒哀樂、歌哭笑罵。只有能夠感動人心的戲曲作品才是真正具有了人民性的作品,真正實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戲曲創作。

戲曲藝術的“向內凝聚”可以從戲曲創作的時代性體現出來。戲曲藝術的發展一直貫穿著創新的理念,尤其是曲牌體戲曲類型的創作,看似有著嚴格的曲律要求和曲牌規制,但內中無論是曲牌聯套的常中有變,還是同一曲牌有著較多的“又一體”,以及大量集曲的出現,都表現齣戲曲藝術一直有著追求新奇的傳統。而且戲曲的求新逐奇或者説新變總是與時代的需要緊密相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當下的現實生活和人民全新的精神面貌,戲曲藝術家和社會各界一道努力探索創新戲曲藝術樣態,創作出了完全不同於傳統戲曲的戲曲現代戲,令戲曲藝術在與時代同步方面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戲曲裝扮以當代日常生活服飾或生活場景為參照,從外在形態上表現齣戲曲藝術的時代性;二是戲曲作品的內容和藝術風格主要表現當代人民的精神狀態和時代風貌,從戲曲作品的內在肌理上反映戲曲藝術的時代性。在戲曲藝術與時代性同步方面,之前還多有表現時代性方面的劇種差異論,不過隨著京劇創作出越來越多的優秀的京劇現代戲作品,崑曲如今也創作出得到觀眾一直認可的優秀的崑曲現代戲作品,已經成功實現了古老劇種的當代新生,劇種差異論也漸趨消聲。戲曲藝術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不僅在當代很好地保留了其藝術本體,還很好地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在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下,創作出一系列優秀戲曲作品,不僅彰顯齣戲曲藝術能夠與時俱進,而且還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供了鮮活事例。

戲曲藝術是擁有348個劇種的藝術大家庭,每個劇種都有獨自的藝術特色、創作規律和發展歷史,分別從不同維度滿足著人民的精神需求。不過,在實現戲曲藝術整體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在創作中秉持“向內凝聚”,以更好地實現戲曲藝術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做出更大貢獻的願景。

(作者係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