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乾
在國潮盛行的當下,中國風作為一種元素,被融入各類文藝創作中。當傳統與潮流碰撞出驚喜,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專注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匠心演繹和創新呈現。近年來,我國音樂劇市場亦呈現出異常火熱的國潮趨勢,充滿中式浪漫的國風作品頻頻出圈,吸引年輕創作者紛紛將目光回溯。他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挖掘題材、汲取能量:有的關注傳奇人物、歷史故事、神話傳説的當下表達,創作出音樂劇《趙氏孤兒》《楊戩》《刺秦》《將進酒》等;也有的聚焦于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價值觀,如《在遠方》《星辰》《南墻計劃》《平簫玉笛》等;還有的對時下頗受年輕人歡迎的文學或影視作品進行改編創作而成了《唐朝詭事錄之曼陀羅》《胭脂扣》《周生如故》等。這些作品中或將戲曲、曲藝、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劇相融合,或通過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大時代的變遷,或融合了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等國潮文化元素……一時間,涌現出大量以中國元素為主題的音樂劇作品,既增強了觀眾的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也展現出中國音樂劇從業者的進取之心。然而,隨著這一趨勢的興起,不少作品在主題、風格、表現手法等方面趨於雷同,缺乏創新和個性。因此,避免音樂劇同質化,是目前藝術家們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至少需關注以下三點。
首先,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重視思想和意境上的“臨摹”,提升作品的思想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等,其中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為音樂劇創作提供了廣闊天地。作為舶來品,音樂劇在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本土化過程中經歷了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相融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很多創作者反對僅停留在表面的模倣和複製,倡導多從精神層面挖掘並闡釋中國文化的內在價值,以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標識。因此,我們要在深入挖掘根植于中華民族基因中的優秀文化特質的基礎上,重視思想和意境上的“臨摹”,即將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神和理念放到現代語境中進行詮釋與表達,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文化自信寫下生動的注腳。
其次,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升作品的藝術性。文藝作品無論表現的是哪個時代的特徵,最終都要回歸到對個體的書寫上。近年來,一批聚焦反映時代生活、表達中國人情感和價值觀的國風音樂劇獲得了觀眾的認可。這些作品或用平凡的視角記錄時代生活,或用細膩的筆觸書寫人間真情,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為人物創作的多元化、立體化提供了思路。在此基礎上,我們應對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開掘,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闡釋大道理、小人物折射大時代的創作思路,推出更多個體經歷與時代變遷、個體情感與集體情感同頻共振的時代佳作。經典作品的創作經驗告訴我們,普通人正能量的生活故事、思想情感、個體命運,與作品對時代的深度揭示彼此成就。
最後,加強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促成以表演為中心的綜合性舞臺呈現,增強作品的觀賞性。國潮承載著在網路、平板電腦等科技産物影響下長大的一代人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二次元動畫、漫畫、遊戲、小説等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和關注。因此,作為音樂劇的重要受眾,青年觀眾群體對於舞臺藝術的美學追求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趨勢。同時,科技在音樂劇舞臺的創意和製作過程中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使演藝舞臺對表現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藝術門類的融合也朝著綜合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在音樂劇領域,這種趨勢表現為將音樂、文學、表演藝術、美術、建築、光影效果以及聲效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審美享受。因此,創作者應當充分考慮觀眾的審美變化和觀演需求,加強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推動以表演為核心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呈現。通過這種方式,音樂劇作品不僅能夠展現出更高的觀賞價值,也能夠減少同質化的趨勢,拓寬音樂劇這一藝術體裁的創新與發展之路。
總的來説,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者相互統一,可以作為避免音樂劇創作同質化的重要方法,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助力國風作品創作、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