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高倩
拍賣會即將開始,提前入場的賓客可以先玩兩把套圈,贏來的銅錢皆可用作競拍的資費。製片人王傳志迎來送往,左右逢源,緊湊的場地裏堆滿了他積攢下來的服裝道具、劇名匾額……
近日,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市曲劇團出品、製作的原創沉浸互動劇《京城拍賣會》在顏料會館上演。折扇、鼓、撲滿,一個個物件接連引出《茶館》《方珍珠》《駱駝祥子》等北京曲劇的經典劇目,戲中人穿越時空,走到觀眾面前。
臺前
串聯老舍經典人物鮮活生動
在《京城拍賣會》中,北京曲劇與老舍先生的淵源被深入淺出地道來,《茶館》《方珍珠》《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等劇目皆改編自老舍原著,而作為北京唯一的地方戲,1952年,北京曲劇正是由老舍命名,開山劇目也是老舍寫下的《柳樹井》。至今,北京市曲劇團先後演出了12部由老舍小説、劇本改編而成的北京曲劇。2024年是老舍誕辰125週年,北京市曲劇團建團40週年,傳承創新的敬意被巧妙藏進了《京城拍賣會》的諧趣體驗中。
手拿號碼牌的觀眾可以“哄抬”價格,與同場的競拍者鬥智鬥勇,也與演員們插科打諢。此外,顏料會館坐落在前門附近的衚同深處,本身便是老北京歷史變遷的縮影,充分利用會館場地的《京城拍賣會》處處展現著濃郁的京腔京味,弦師現場彈奏的三弦閒適悠遊,八仙桌擺開一派老茶館的風情,李三兒和方珍珠品格端正,也許生活暫時困苦,但為人處世的“規矩”不能輕放……
幕後
活用會館空間推廣北京曲劇
在北京持續推進“演藝之都”建設的進程中,“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以及“會館有戲”等文化品牌愈發閃亮,《京城拍賣會》是其中一個鮮活的例證。“顏料會館的建築古色古香,觀眾一走進來,就會被傳統文化的氛圍吸引。”《京城拍賣會》導演方毅恒説。得天獨厚的場地為整部作品助力良多,它與故事本身深度結合,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北京文化的窗口。
觀眾謝女士和朋友到北京旅行,住在前門附近,一向喜歡北京話裏那種“勁頭兒”的她不僅在演出中深入體驗了一把風俗民情,也第一次知道了北京曲劇這個劇種。坦白説,與《茶館》《駱駝祥子》等家喻戶曉的經典相比,《方珍珠》的傳播度、知名度相對冷門,如果能通過《京城拍賣會》中道具和片段的新穎展示,吸引更多觀眾了解整齣劇目和北京曲劇這門藝術,“這將是我們最想看到的事。”方毅恒説。
“北京市曲劇團非常注重演藝新空間建設。”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崔迪説。近年來,劇團緊隨時代動向,不斷推出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林則徐在北京》等作品,反響不俗,在崔迪看來,這不僅是戲曲院團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戲曲藝術拓展受眾、展現社會價值的重要方式。方毅恒同時透露,《京城拍賣會》是一部“開放性”的作品,“拍品”會持續上新,未來的演出中,《少年天子》《正紅旗下》《九重闕》等北京曲劇的老戲新作的精彩片段都有可能與觀眾相見。北京市曲劇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