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高倩
5月25日晚,北京藝術中心歌劇院裏,大幕三次開闔,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那是無法被一整天的陰雨熄滅的熱情。所有掌聲都屬於臺上遠道而來的莫斯科大劇院首席舞者——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她站在舞台中央,面對鏡頭與讚美,光芒閃耀。
被觀眾盛讚為“美神”的扎哈洛娃是當代最傑出的芭蕾舞者之一。5月24日至26日,扎哈洛娃連續3天登台北京藝術中心,“MODANSE”舞蹈專場融匯芭蕾與時尚,別具一格,盡態極妍。每一次足尖起落、呼吸舒展,扎哈洛娃都舉重若輕地流露出深厚而精湛的藝術功底,一代巨星的傳奇光彩將從此鐫刻進城市副中心的演藝歷史中。
舞臺之外的扎哈洛娃。
《香奈兒傳奇》劇照。本報記者方非攝
現場兩部舞蹈作品精彩絕倫
燈光亮起,舞者們站成一排,攜手起舞,用流動的肢體織成複雜變化的線條。“MODANSE”舞蹈專場以《宛若呼吸》開篇,亨德爾《e小調第四組曲》的樂音如珍珠般墜落,音樂的律動與舞者的呼吸彼此呼應。《宛若呼吸》沒有具體情節,但編舞毛羅·比貢澤蒂的創意相當高明,獨舞、雙人舞、群舞巧妙連接,環環相扣,許多動作都是舞者們首次嘗試。他們以強大的控制力精準運用身體的起承轉合,停頓的瞬間常如雕像,又有幾何一般的抽象與精巧,其中的微妙氛圍需要觀眾捕捉揣摩。
下半場,線索更加明晰的《香奈兒傳奇》上演。一束燈光灑落,扎哈洛娃身著香奈兒品牌的經典套裝靜坐于舞臺一隅,沉思追憶。精簡的篇幅在黑白兩色的基調裏展開,一手締造了時代風尚的嘉柏麗爾·香奈兒道出她的名望、愛情、孤獨與永恒。扎哈洛娃舉止優雅,但波瀾不驚的氣度下,無論技巧還是情感,她都拿捏得張力十足。大膽創新的勇氣、永失摯愛的痛苦、從不熄滅的靈感……短短一個小時,扎哈洛娃帶著觀眾走進香奈兒的半生起伏,最終,香奈兒的照片浮現于舞台中央,投來回望的一瞥。那一刻,兩位傑出的女性隔著時光的長河靈魂共鳴。
快訪“中國觀眾比臺上的我們還要有激情”
“其實,我覺得自己和香奈兒沒有什麼相似之處。”扎哈洛娃打趣説。演出前幾天,她抵達北京排練走臺,在下榻酒店接受採訪時,扎哈洛娃梳著低低的馬尾,一雙灰藍色的眼睛美麗深邃,從外表上的確看不出與香奈兒有太多重合。她坦言相告,籌備《香奈兒傳奇》這部作品時,作曲伊利亞·傑姆茨基、編舞尤裏·波索科夫、導演兼編劇阿列克謝·弗蘭代蒂等一眾主創都很忐忑,音樂、編舞無不從零做起,“沒有人知道會呈現成什麼樣子”。扎哈洛娃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她去巴黎參觀香奈兒的故居,翻閱影視和書籍資料,學習香奈兒的坐姿、站姿、一舉一動,去找尋、靠近她的芳蹤。
“在香奈兒所處的時代,她徹底改變了女性審美,把女性從一些束縛中解放出來。”扎哈洛娃説。這樣的革新,顯然需要膽識與信念予以支撐,這份“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投入”,是扎哈洛娃自覺與香奈兒在性格上的一大契合。幾十年的舞蹈生涯裏,作為俄羅斯人民藝術家、俄羅斯國家獎桂冠得主,她榮譽滿身,中國觀眾見證了她在舞臺上留下的許多高光瞬間。“我第一次來北京是20多年前。”扎哈洛娃回憶,這些年裏,台下注視著她的目光已經換了一代人,現在的觀眾充滿活力,“很多時候,他們比臺上的我們還要有激情。”
劉女士正是一位全情投入的觀眾。謝幕時分,她為扎哈洛娃鼓掌喝彩,嗓子都啞了,然後又在朋友圈裏附上票根與節目單的照片,繼續寫“小作文”分享感受。為了這場演出,她提前一個月買票,演出當天中午,就冒雨從海澱區的家裏開車趕到北京藝術中心。還有許多觀眾像劉女士一樣不吝讚美,他們用熱情的喝彩不斷揭開已然拉合的大幕,把洶湧不絕的掌聲一次次拋向驚才絕艷的扎哈洛娃與全場舞者。
“北京的變化非常大。”扎哈洛娃感慨。幾年不見,嶄新的北京藝術中心拔地而起,初訪北京藝術中心,扎哈洛娃覺得漂亮而震撼。她與北京之間的故事仍待書寫,一些可能性已經埋下伏筆。不久前,扎哈洛娃與丈夫、著名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在上海同臺演出了作品《足尖情弦》,但有些遺憾的是,由於瓦汀·列賓的行程安排,這部作品未能來到北京。《足尖情弦》裏,舞蹈與音樂彼此成就,“北京有很多水準出眾的樂團,從前我們有過很好的合作,未來,我很想帶著《足尖情弦》來北京,與這裡的同仁合作,與觀眾見面。”扎哈洛娃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