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雄獅少年》劇照。夏冬攝
●南方日報記者楊逸 王涵琦 徐子茗
珠江潮涌,活力向新。文化地標聳立、文藝“爆款”力作涌現,廣東更高水準文化強省建設頻頻有大動作亮相。
從日前開館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到粵産舞劇《咏春》、電視劇《珠江人家》、音樂劇《雄獅少年》接連“上新”……廣東推進文藝高品質發展,結出嶄新碩果。
文藝潮聲正激揚。5月23日,第二十屆文博會將在深圳開幕。本屆文博會廣東綜合展館將設置“廣東文藝精品”等展區,展現廣東大力推動嶺南文化“雙創”的突出成果。
當下,廣東正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加快推進更高水準文化強省建設,不斷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同時,高讚文化之美,大力涵養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點亮灣區地標▶▷
呈獻高品質“文化盛宴”
華燈璀璨,群星薈萃。5月16日晚,一場藝術“盛宴”在廣州藝博院新館正式亮相:作為全省規格最高的綜合性美術大展,廣東老中青畫家500余件作品共聚一堂,生動詮釋“筆墨當隨時代”的美學命題。
高品質藝術大展不斷“上新”,讓去年剛剛開放的廣州藝博院新館火速躋身羊城熱門打卡地。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廣州主會場活動在藝博院新館舉行,近40家博物館(院)及文化創意單位“出攤”,吸引市民遊客紛至遝來。
近年來,廣東加快推進新時代重點文化設施建設,一批具有嶺南特色、國際水準的文化新地標相繼落成。從鳳凰山麓、流溪河畔的“文明燈塔”廣州國家版本館,到雲山之陽、珠江之眼的“文化巨輪”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為人文灣區建設頻頻添上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廣東文學館于一體,5月1日面向公眾開放以來,每天預約名額一經放出便“秒空”,“嶺南文化的標誌地、大眾休閒的目的地、灣區交流的會客廳”的形象深入人心——
坐擁21個展廳和廣闊的公共藝術區域,廣東美術館形成白鵝潭館區、二沙島館區“一館兩區”新格局;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將“家國根脈”融入展陳脈絡,寓意嶺南文脈綿延不斷、樹大根深;廣東文學館以文學構築時代精神高塔,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學大本營。
八大重磅展覽、700余位中外藝術家、900多件作品……開館伊始,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就為觀眾亮出了“大手筆”。開館大展不僅亮出了廣東美術館館藏“家底”,還借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多幅經典名作。拉斐爾、提香、魯本斯等巨匠真跡,也從義大利博爾蓋塞美術館不遠萬里而來。
一批灣區文學盛事也在廣東文學館重磅上演。開館以來,彭學明、李曉東、鄧一光、叢治辰等著名作家接踵而來,“鵝潭夜話”文學直播對談節目、話劇《魯迅來了》、“大灣風流”音樂詩會等精彩活動輪番上演,共同助力灣區文學高品質發展。
放眼南粵,花城文學院、廣州市文化館、深圳美術館新館等重要文化地標建成開放,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體結構完工,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等完成升級改造,“粵書吧”“粵文坊”等公共文化新空間,為城市增添一道道亮麗的文旅風景線。
一場場“文化盛宴”亮相文化新地標,演繹嶺南文化“永不落幕”的時代魅力。
精品佳作涌現▶▷
大灣區成為文藝熱土
雄獅躍,少年馳!舞臺上,少年追夢畫卷在音樂、舞蹈和舞獅的交匯演繹下徐徐展開,故事情節婉轉曲折、盪氣迴腸,臺詞讓人笑中有淚。
5月9日晚,改編自現象級同名國漫電影IP的粵語版音樂劇《雄獅少年》,在廣州大劇院迎來內地首秀。延續年初普通話版的高口碑,從香港藝術節返穗演出的粵語版迎來更多大灣區優秀主創加入。“富有飽滿的生命力”“溫暖且有信念”“滿滿的嶺南風情,看完想加場”……觀眾對粵語版的“上新”盛讚不已。
粵産文藝正呈現一派“春色滿園”的新氣象。
廣東設立2.5億元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扶持專項資金,打造全領域統籌、全生命週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鏈條開發、全方位宣推“五個全”文藝創作生産體系,著力構建文藝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去年3月,“雙非遺”題材舞劇《咏春》開啟巡演並迅速“出圈”。過去一年來,超過140場巡演遍及全國幾十座城市。《咏春》還赴新加坡巡演,場場一票難求。
從《沙灣往事》到《龍舟》《醒·獅》《咏春》,再到正在火熱創排的舞劇《英歌》,非遺項目紛紛走上舞臺。
去年,粵産電視劇《珠江人家》也開創性地將粵藥、粵菜、粵劇融入劇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最高收視率突破3%。“粵劇電影創新三部曲”同樣碩果纍纍,《白蛇傳·情》摘得華表獎優秀故事片,《譙國夫人》“喜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深挖嶺南文化富礦,讓粵産佳作不斷“出圈”。
“文壇粵軍”再展鋒芒。葛亮《燕食記》、魏微《煙霞裏》兩部代表廣東的作品,進入茅盾文學獎提名前十;葛亮作品《飛發》、蔡東作品《月光下》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陳繼明的長篇小説《平安批》等獲得“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一批重磅文藝品牌活動立足灣區,遠播海外。
去年,創辦40週年的梅花獎首開穗港澳聯手同辦的先河,在廣州設立主會場,香港、澳門設立分會場,全國各大劇種在灣區舞臺群芳爭艷;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節連續舉辦3年,不斷深化灣區文化交流共創;今年年初,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首開委約創作機制,並向全世界青年音樂英才發出“邀請”;今年年內,第十四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區和港澳臺、海外華人作品展區將在廣州、深圳舉行……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一片文藝熱土。
嶺南文藝“出海”▶▷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龍年新春伊始,昂揚奮發的普寧英歌倫敦“首秀”,令人印象深刻。“五一”期間,普寧富美青年英歌隊遠赴泰國獻演,實現了中泰英歌百年首次“合體”演出,在國外再掀“英歌熱潮”。
5月3日—4日,載譽歸來的粵産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在廣州大劇院復排重演,掀起了文明互鑒的熱潮。“歡朋滿粵——遇‘鑒’馬可·波羅”非遺作品展覽、分享沙龍同場舉辦,搭建起中意文化交流的多元舞臺。
5月5日起,粵産歌劇《馬可·波羅》在義大利所有地區的GoldTV頻道播出。“我們誠摯地邀請《馬可·波羅》劇組來義大利演出。”遠道而來的希斯喬內媒體集團主席詹弗蘭科·希斯喬內真誠相邀。
以電影為“橋”,粵産佳作也將更多中國故事帶到世界舞臺。第7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紀錄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在“中外電影合作交流會”推出,咏聲動漫多部“豬豬俠”電影也在中國電影聯合展臺亮相,廣州大學教師蔡傑執導的《人海同遊》入選今年“中國青年電影全球推廣計劃”……
今年3月,在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廣東組織近50家優秀影視機構組團參展。《落凡塵》創新中式美學、《三水女兒·紅頭巾》彰顯嶺南特色、《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即將上映同樣讓人期待……10部廣東電影年度重磅精品“官宣”亮相,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向全球客商展現粵産影視軍團的不俗實力。
去年,粵産電影《白蛇傳·情》《點點星光》《雄獅少年》赴南非、尼日利亞、肯亞參加中國電影節。據悉,今年廣東還將組織一批動畫電影參加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
從嶺南非遺海外“爆火”到廣東文藝精品“出海”,文化“雙創”的纍纍碩果正走向全球,讓精彩動人的中國故事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