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鼓樂團的鼓樂表演
本報駐陜西記者秦毅文/圖
“西安鼓樂是漢民族音樂最重要的文化遺産之一,也是隋唐音樂的典型代表。”面對記者,陜西西安都城隍廟鼓樂社社長張昭表示,長期以來,西安鼓樂的傳承主要是民間樂社間的傳承,是師徒相傳、口口相傳。如今,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員方面,民間樂社都難以勝任當前西安鼓樂高品質發展的需要。
不過令張昭高興的是,作為全國首個專業性鼓樂研究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鼓樂研究院近日掛牌成立。“這是一個里程碑,研究院會把之前分散在各高校、各民間樂社的力量匯聚到一起。”張昭説,“我們民間樂社將盡力提供素材,供研究人員開展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提升。”
據悉,西安鼓樂研究院下設鼓樂非遺研究所、鼓樂創作工作室、鼓樂傳習所、鼓樂創演工作坊、鼓樂理論研究工作室、鐘磬研究所、琴瑟研究所、塤管研究所、響鼓研究所、吟韻研究所等專業研究所和工作室、工作坊,是一家建制全、規模大的專業性西安鼓樂研究機構。
“成立專門針對西安鼓樂研究與創新的研究院,是推進西安鼓樂時代化發展的良好契機和重要舉措,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高陽表示,希望西安外事學院以西安鼓樂研究院成立為契機,把準西安鼓樂創新發展的方向,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和科研優勢,以深入研究為西安鼓樂注入活力,賦予西安鼓樂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為西安鼓樂的傳承、研究、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西安鼓樂是流傳于西安及周邊地區的大型民間樂種,源於唐,起于宋,興于元、明,盛于清,經過千餘年的實踐與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大型民族古典音樂形式,被譽為“古代的交響樂”“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2009年,西安鼓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多年來,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致力於讓“活化石”演繹出貼近時代、貼近潮流的時代樂章,是眾多陜西文旅工作者、科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願。陜西目前共有4項世界級非遺項目,而西安鼓樂是其中唯一在陜西且以西安命名的項目。因此,擦亮“西安鼓樂”這一世界級文化名片,陜西責無旁貸。
“振興弘揚,堅守中華文化傳承不忘;精益求精,無懼雨雪風霜山高水長;守正創新,生機勃勃輝映時代光芒……”這是不久前在西安舉辦的陜西省首屆非遺年度盛典上,向10位“陜西省非遺年度人物”頒獎時的頒獎詞。在這10位致力於項目傳承發展的非遺傳承人、民俗專家、企業家中,西安外事學院理事長、校長黃藤位列其中,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西安外事鼓樂團團長。同時,在這次非遺年度盛典上,由西安外事鼓樂團創排的“《大唐雅韻·鐘鳴鼓樂》非遺音樂會展演”榮登陜西省年度典型案例提名榜單。
西安外事學院作為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多年來始終致力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注重西安鼓樂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由黃藤一手創辦,以該校青年教師為構成主體的西安外事鼓樂團,成立10餘年來,以“弘揚中華文化,傳播古典音樂,振興鼓樂藝術,凝聚民族精神”為己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煥發鼓樂魅力。
“《大唐雅韻·鐘鳴鼓樂》音樂會是新一代傳承西安鼓樂的典型代表作品。鼓樂曲結構嚴密、完整,並且吸納了塤、琵琶、箏、古琴、瑟、笛子、軋箏、箜篌、二胡等中國古典樂器,旋律悠揚、古雅,曲調莊重、精密,藝術風格肅穆恬靜、清雅閒適,全套鼓樂一氣呵成,頗具創新意味,充分展現了古都長安音樂傳統的獨特魅力。”西安外事鼓樂團負責人趙鵬表示,音樂會已面向學生、教師及非遺愛好者演出220余場。此外,鼓樂團的足跡遍佈全國20余個省區市,還到10多個國家進行交流表演。
記者看到,舞臺上,隨著編鐘曲《春江花月夜》的奏響,月夜春江的奇美之境被音樂渲染出來;《秦王破陣樂》鼓聲威武,將戰士出征、殺敵凱旋的場景震撼呈現;“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一位窈窕淑女在古琴演奏中翩翩起舞……編鐘、編磬、古琴、古箏、簫、嗩吶、塤、琵琶等中國古典樂器演奏的傳統曲目復原禮樂之美,再結合氛圍感十足的舞美和燈光音效,讓觀眾沉浸其中,享受傳承與創新融合帶來的視聽盛宴。
西安外事鼓樂團已經成為西安鼓樂保護傳承的一支重要力量,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走出去交流互鑒,使傳統樂技與文旅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相結合,讓鼓樂愈加青春而富有活力。去年在西安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宴會上,西安外事鼓樂團作為現場唯一的表演樂團,用中國傳統樂器表演經典曲目,驚艷現場嘉賓。
“西安鼓樂是古都西安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時代的發展需要西安鼓樂不斷發展,我們將努力辦好西安鼓樂研究院,用現代音樂的創作元素、技法、樂器及當代欣賞習慣等賦能鼓樂團的表演,更好地推進西安鼓樂的傳承和高品質發展,向世界彰顯中國音樂的強大魅力。”黃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