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力、創造力正在上海舞臺奔涌。近日,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青年孵化平臺(簡稱“青孵平臺”)再啟招募,面向國內18至45歲青年舞蹈編導的原創新作,根據作品創作的不同階段,為青年藝術家們提供委約創作、聯合製作、出品製作等不同形式的支援。
記者獲悉,新一輪青孵平臺不僅延續以往對入選作品在資金、場地、技術方面的支援,還將聯合舞蹈圈的專家學者、全國各地的公共空間,幫助青年編導創造屬於自己的身體語匯,傳達屬於中國青年的聲音。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副總經理、項目總監陳理表示:“青年編導的原創作品是舞蹈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為青年編導提供土壤,而他們則幫助我們構建更加多元化的文藝環境。”
40個相同尺寸的箱子、分隔空間的繩索、散落的假人模特共同構成的空間,舞者將內心徹底打開……日前,青年舞者古佳妮的現代舞作品《遷徙》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上演。在青孵平臺的扶持下,這部略帶鋒利感的作品于2021年5月首演,而今再回申城依舊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2018年以來,青孵平臺先後扶持了《熵》《靜地回升》《悠悠視界》《俑III》《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三岔口》等近40部優秀青年編導作品,這些作品先後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的舞臺上與觀眾見面,為國內舞蹈圈注入了活力。
通過青孵平臺,一批具有中華文化特色身體語匯的作品正在涌現。在漢唐舞蹈劇場《俑III》中,編導田湉重構漢唐舞蹈,為觀眾營造舞俑復生、重訪歷史的奇趣體驗;在舞蹈劇場《三岔口》中,編導饒宇宏取材于同名戲曲,以中國古典舞的肢體展現了他對當下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在蒙藏兩部曲《錫林河·尊姆》中,來自蒙古族和藏族的多位編導將民族服飾、馬鞭、藏戲等帶上舞臺,展現了他們作為當代青年對於民族文化傳承的思考。
青年編導們嘗試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視角相結合,用他們兼具當代性和民族性的作品,展現了民族風貌,致力於用更為當代人所理解的語匯,讓他們的文化更為大眾所知。劇場將邀請業內的專家學者為他們提供專業意見,幫助青年編導創造屬於自己的身體語匯,傳達屬於中國青年的聲音。
當下,上海以優質的劇場資源、廣闊健康的演出市場、支援創新的藝術環境,為廣大藝術家的創作打開自由的空間,為青年藝術家們的成長提供肥沃土壤。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也通過青孵平臺的持續耕耘,讓人們看到在上海這片文化熱土上劇場與藝術家之間良好的共生關係,攜力激發藝術創造活力的廣闊空間。
據悉,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正在籌備“公共空間聯盟計劃”,以劇院為軸心輻射多元場域,建立開放性關係網,為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提供更多亮相機會。據悉,四川成都LOOKLIVE、浙江杭州天目裏OōEli,以及上海油畫雕塑院、思南公館、System系統等空間均已加入該計劃。目前,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正在廣發英雄帖,期待更多的公共空間主動聯繫、加入聯盟。
“打造青孵平臺,挖掘扶持青年藝術家,只是一個開始。”陳理表示,下一步,劇場將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當代舞走向世界,用世界藝術語匯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文匯報記者: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