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飛天》讓敦煌壁畫有了樂音

發佈時間:2024-05-08 09:39:07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本報記者彭澳麗

▲音樂劇《飛天》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舞臺上,當演員們緩緩唱出“從前有個地方叫做敦煌,從前有個叫做敦煌的地方”,觀眾的思緒仿佛也被帶到了那古老又神秘的地方……

提到敦煌,人們不免會想到莫高窟內那精妙絕倫的壁畫。飛天是敦煌壁畫中常見的藝術形象,如今已成為敦煌藝術的標誌性符號。4月25日至27日,以敦煌壁畫藝術為靈感的原創音樂劇《飛天》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該劇採用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呈現出一個充滿魅力和神秘感的飛天世界。

《飛天》從2016年開始立意創作,集結了製作人李盾、作曲家三寶、編劇與詞作家關山這組音樂劇的“鐵三角”及業內傑出創作人員,八年磨一劍,在音樂、劇情、服裝設計等方面進行了細緻打磨。為了能更好地打造該劇,主創團隊曾多次赴敦煌采風調研。“我必須真正走進敦煌,才能更好地表達它。”李盾説,主創團隊從敦煌故事中汲取精華並進行藝術再創作,讓敦煌文明在當代故事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更好地被當代觀眾接受。

在主線故事的設定上,該劇以皓首窮經、前赴後繼的敦煌守護者為原型,講述了身處20世紀30年代的“守護人”在洞窟以單薄之軀、一己之力捍衛莫高窟的壁畫,在法國留學的“趕路人”因意外看到敦煌壁畫畫冊,毅然投身拯救文化遺存的事業中,歷經顛沛流離後回到魂牽夢縈的敦煌的故事。李盾表示,《飛天》不僅是對敦煌文化的傳承與展現,更是對“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讚揚;不僅是致敬敦煌文化的守護人和趕路人,同時也是致敬所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人和趕路人。

“飛天凝結著傳承久遠的絲路精神,也承載著深厚的中華審美。”作為該劇出品人之一,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表示,用音樂舞蹈來演繹以飛天為代表的敦煌文化,以舞臺表演藝術的形式傳遞給中外觀眾,對於堅定文化自信、開放包容,推進中華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在《飛天》的舞臺上,敦煌元素豐富,各色形象躍然而出。無論是對《鹿王本生》《千釘求法》《入海求珠》《捨身飼虎》4則經典故事的再現,還是對九色鹿、烏鴉、勞度叉、公主、善友等各個形象的還原,抑或對莫高窟第257窟、第275窟、第296窟、第428窟等石窟壁畫的描摹……《飛天》讓敦煌藝術“活”了起來,也讓無聲的壁畫有了樂音。

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2023年9月,音樂劇《飛天》部分音樂成果在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亮相,獲得了廣泛好評。“音樂是能深入人心的,用音樂講故事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體會故事。”該劇導演陳士爭表示。

敦煌文化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産之一。要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出新的活力,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陳士爭介紹,《飛天》巧妙融合運用舞美、AR等技術手段,營造沉浸式氛圍,讓敦煌之美更加直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拉近觀眾與藝術的距離,讓守護與追尋的工匠精神更好引發觀眾共鳴。

“作為國家級文藝院團,我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與擔當。”景小勇表示,音樂劇《飛天》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主動服務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絲綢之路和敦煌文化為主題,攜手國內外傑出主創團隊進行的又一次重要創作。“我們期待這部作品能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又一典範。”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