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王小燕:東北秧歌舞有未來

發佈時間:2024-05-08 09:30:52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費菲 程俁薇

21世紀以來,東北秧歌在經歷了一段沉寂與蟄伏後,憑藉《關東女人》《原風》《永遠的秧歌》等重量級作品,重新點燃了人們的熱情。與此同時,一個名字頻頻躍入人們的視野,那就是才華橫溢的舞蹈家王小燕。

王小燕自幼隨父親移居吉林,深深紮根于這片充滿活力的東北大地,她的舞蹈藝術之路也在黑土的滋養下茁壯成長。王小燕表演的《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具有吉林東北秧歌舞的地域特色,並通過電視媒體送到了千家萬戶。從藝50余載,王小燕始終堅守在東北秧歌表演、教學與創作的前沿。她參加了中國文聯、中國舞協組織的“文化走訪基層”系列活動,身體力行地將東北秧歌的魅力展現給廣大觀眾。

王小燕的心裏始終有一個情結,那就是東北秧歌乃至整個傳統東北舞蹈的傳承。“對傳統舞蹈的傳承是文化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不僅需要舞蹈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也需要舞蹈愛好者的熱情參與,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與關注。特別是舞蹈工作者,他們肩負著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每一次表演、每一次教學,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激發著人們對東北舞蹈的熱愛與嚮往。”王小燕願意為此付出心血,為東北舞蹈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2020年,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長春人文學院獲教育部批准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東北秧歌)傳承基地”。該基地以保護、傳承、推廣、弘揚傳統東北秧歌為目標,從課程、社團、工作坊、中小學與社區輻射帶動、科學研究和展示交流六大方面開展工作,王小燕成為該基地的特聘專家。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小燕得知長春人文學院有一部名為《姥姥的田》的原創舞蹈作品。這部作品當時僅由學生完成,相對稚嫩,她卻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潛力。創作團隊展現出的敢於拼搏、敢於創新的精神,以及他們之間的凝聚力與意志力,深深打動了王小燕。因此,她下定決心要改進這部作品,讓這支舞蹈煥發出更耀眼的光芒。她希望通過高水準的東北秧歌舞表演,讓更多孩子在更大的舞臺上領略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從而將它傳承下去。

王小燕與長春人文學院音樂舞蹈戲劇學院舞蹈系主任張萬勵、青年編導王藝盟與肖紳明進行了深入交流與合作,探討作品的主題思想,並細緻推敲每一個舞蹈動作和結構。王小燕與指導教師和學生們在排練場裏共同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力求達到更高的藝術水準。為了呈現出最佳的舞臺效果,他們還邀請國內知名的舞蹈音樂、燈光、造型和服裝設計師組成專業創作團隊。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姥姥的田》這部作品終於誕生,以獨特的肢體語言詮釋了母親與大地之間的深厚情感。

“這畢竟是一支學生舞蹈隊,孩子們沒有大賽的經驗,東北秧歌舞這一舞種在荷花獎評選上不佔優勢,但我們還是想盡力拼進決賽。”王小燕説。《姥姥的田》這部作品巧妙運用肢體語言,挖掘並呈現生活中深藏不露的真實情感,將真實的內心體驗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動作和神情,深深打動了觀眾和評委。長春人文學院在這場比賽中展現出非凡的實力,最終獲得了第二名的佳績。王小燕説:“這一刻,我們感到驕傲與自豪,也為未來的藝術之路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接下來,王小燕和原班人馬趁熱打鐵,打造了原創東北秧歌舞蹈《冰淩花》,並在第十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中再次斬獲獎項。

談及東北秧歌舞的未來,王小燕深感責任重大。她堅信,人才培養和舞臺創作是推動吉林舞蹈藝術持續繁榮的兩大驅動力,兩者應當齊頭並進,相輔相成。“人才培養是舞蹈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基石。”王小燕説,“我們應該集中精力,致力於培養更多高層次的舞蹈傳承、教學、創作人才,為東北舞蹈的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王小燕深知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力求創作出更多有情懷、有溫度、有筋骨的優秀舞蹈作品,不僅為觀眾帶來美的享受,更為東北舞蹈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