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構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特色演藝空間

發佈時間:2024-04-25 09:30:36 丨 來源:中國旅遊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今年2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公佈了第一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旨在推動數字經濟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在新時代智慧旅遊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雙重背景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不僅是保護黃河文化遺産、講述黃河故事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智慧旅遊、打造文旅體驗新空間的重要載體。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未來將是具有數字科技特徵的智慧旅遊新空間,可以以演藝新業態為核心、以現代科技為手段,探索構建特色演藝空間。

利用多類型空間,營造多樣演藝場景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旅遊休閒消費的增長,場景式消費成為一種新的消費選擇。不拘泥于傳統演出形式、打破劇場演出空間限制的演藝新空間正在加速走來,古村、古鎮、文化街區、文化産業園區、博物館、美術館、庭院、商圈、工廠、隧道等空間逐漸創新構建演藝場景,呈現出演藝場景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地域範圍廣,涵蓋的文化空間類型多,這些空間是展示黃河文化的重要窗口,非常適宜創新營造演藝場景。

各類黃河文化主題博物館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中的典型文化空間。博物館中的黃河文化呈現方式除了文字、圖片、實物藏品、文創品之外,還有各種形式的演藝,旅遊演藝正在成為傳承、傳播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博物館+演藝”可以帶動博物館文物“活”起來,近年流行的《唐宮夜宴》《飛天》等演藝即是活化博物館文物、通過現代藝術樣式對黃河文化進行創新展示的成功案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可以利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國文字博物館、齊文化博物館等各區段博物館打造數智文化演藝空間,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演藝節目,為觀眾沉浸式展現黃河文化的魅力,使黃河文化在現代科技與演藝融合中煥發光彩。

旅遊休閒街區也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中的重要文化空間。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涵蓋許多歷史文化街區和旅遊休閒街區,為了滿足人們對場景體驗的新需求,應強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體驗導向,發展沉浸式、體驗式街區,通過演藝為旅遊休閒街區賦能,提升街區的文化性、藝術性與感染力。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宜利用建築空間和室外空間,結合數字技術營造富有吸引力的演藝場景,使數字舞臺藝術與生活消費結合,打造全景街區“行進式”和“沉浸式”演藝,向公眾展現旅遊休閒街區的歷史故事和文化意蘊,塑造鮮活的街區形象。

挖掘多區段文化,打造多系列演藝精品

黃河文化歷史悠久,燦若星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在不同區段孕育了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上游的河湟文化、河套文化,中游的三晉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等,均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黃河流域各區段的民眾在長期生産生活和民族交往交流中創造了豐富的民間文化,這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多系列演藝精品的基礎。

其一,打造黃河古都系列演藝精品。九曲黃河萬里沙,綿延不絕的母親河孕育了一座座千年古都。在黃河流域眾多的城市聚落中,古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聚落。黃河流域大約有80座古都,其中包括西安、洛陽、開封、安陽等。黃河古都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傳承,猶如一首寫不完的詩。古都多有大量的考古遺址、文物建築等文化遺産,以演藝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將古都的形、音、狀、貌呈現,可以更好展示和利用古都文化遺産,有助於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中實現古都文化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使大眾“行走古都,了解黃河,讀懂中國”。例如,通過演藝,可以讓大眾穿越時光感受西安盛唐文化與盛世風采,了解西行駝隊經歷千難萬險抵達羅馬帝國的故事;可以展現開封歷經歷史變遷而古今城市疊壓的“城摞城”現象,再現北宋東京城的繁華景象等。目前,許多古都已涌現出一系列演藝精品,未來要緊扣黃河古都文化主題,深入挖掘古都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進一步打造演藝精品。

其二,打造黃河鄉村系列演藝精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涉及數量眾多的鄉村,挖掘豐富的鄉村文化可以打造演藝精品,使演藝點亮鄉村面貌,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非遺是黃河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要挖掘不同區段的鄉村非遺,將黃河鄉村非遺轉化為演藝精品。通過演藝可以讓“靜”的鄉村非遺動起來,讓“虛”的鄉村非遺實起來,讓鄉村非遺融入精神文明建設中,幫助觀演者樹立文化自信。例如,黃河流域有眾多傳統體育、雜技、遊藝等項目,如河南登封的少林武術、焦作的陳式太極拳,山東的聊城雜技、梁山武術等。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可以推出多種鄉村非遺展演活動,營造新型活態文化空間,以傳統非遺項目為藝術載體,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打造沉浸式演藝作品,展現黃河流域獨特的非遺。再如,戲曲是黃河流域具有突出區段特色的藝術,黃河流域的地方戲曲豐富多彩,青海的平弦戲、甘肅的隴劇、陜西的秦腔、山西的晉劇、河南的豫劇等戲曲異彩紛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可以展現地方戲曲文化,面向追求個性與時尚的年輕一代,推進優秀傳統戲曲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要打破傳統的戲曲演藝空間,實現演藝場所、觀演關係、傳播方式等的轉換,同時,在戲曲演藝的服裝造型、人物造型和音樂特點上引入新的流行元素,使戲曲以更加多元化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使黃河戲曲演藝如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奔騰向前,精彩呈現。

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展現多彩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資源具有地域分佈廣闊、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多樣、數量規模大、時代價值高等特點。挖掘利用這些豐厚的黃河文化資源,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為空間載體,結合數字技術,採用多樣化的演藝形式,可以彰顯多彩的黃河文化。

第一,演出與演播相結合,打造“雙演”融合的新業態。隨著數字化戰略的實施,舞臺藝術與科學技術的融合推動著文化演藝産業的轉型升級。“雲演播”打破時空的限制,將優秀的演藝作品通過數字媒體更加快捷精準地推送給觀眾,可以滿足大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打造全新的觀演體驗,改變受眾的觀演習慣。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應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的演藝創新發展模式,通過數字演藝將精彩的黃河故事更加生動形象地傳播給更多觀眾。

第二,互動與沉浸相結合,打造多感官交互的新形態。以多技術支援、多感官體驗為特點的互動式演出是當下旅遊演藝的新形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演藝要跳出固定舞臺的局限,創立互動式的觀演關係,使觀眾參與到特定的故事劇情中,獲得差異化的個性體驗和感受。通過環境的營造,還原真實故事場景,打造“另一時空”,使觀演者在“真聽、真看、真感受”的互動沉浸中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

第三,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打造文化傳承發展的新形式。演藝不僅要滿足人們休閒娛樂的需求,也承載著活化歷史、傳承文化、創新文化的功能。一個個富有感染力的演藝作品,需要創作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和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呈現。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演藝要以科學態度挖掘黃河文化資源,立足當代,激活傳統,以創造性轉化來活化黃河文化,以創新性發展來延續黃河文化,切實推進黃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第四,科技與舞臺藝術相結合,打造數字化特色演藝的新空間。數字科技正在改變當下舞臺表演的即時性、現場性、觀演關係等多種要素,塑造演藝新格局新形態。《元宇宙産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推廣沉浸交互的生活消費場景,打造數字演藝新形式。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元宇宙産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可以將其打造成為理念領先、技術領先、演藝形式新穎的新型智慧公園,推進數字技術與演藝深度融合。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展演黃河文化的重要平臺,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黃河文化演藝集聚的空間,可以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而多元的演藝産品,可以促進黃河文化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中“活化”,可以為黃河文明現代化注入鮮活力量。立足於科技與文化的創新,構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演藝新空間,將是未來黃河文旅發展的重要引擎。

(劉燕格、張野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文化旅遊學院、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旅遊研究基地)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