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魏海敏:“梅”開兩岸傳薪火

發佈時間:2024-04-19 09:46:37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4月17日,魏海敏登臺國家大劇院,演繹《生死恨》。牛小北攝

3月27日,“紀梅”系列活動首場演出中,魏海敏擔任朗誦者。北京京劇院供圖

本報記者高倩

有人這樣評價中國台灣地區梅派名家魏海敏,“于梅派而言,她是忠實的繼承者,于京劇而言,她是智慧的開拓者。”4月17日至19日,魏海敏連續3天亮相國家大劇院,演出中有經典,也有新説。

今年是梅蘭芳誕辰130週年、梅葆玖誕辰90週年,以此為契機,許多關於傳承、弘揚的話題再度浮出水面。作為梅葆玖的大弟子,魏海敏肩上的責任不言而喻。

《生死恨》《洛神》展現極致之美

舞臺上,韓玉娘在國仇家恨中飄零輾轉,遍歷苦辛,魏海敏演她的無助、疲憊、痛苦,爐火純青,恰到好處——4月17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生死恨》,有魏海敏的很多回憶。

1982年,她在香港初次得見梅葆玖的演出,驚為天人,其中便有印象非常深刻的《生死恨》。“小時候,我沒看過也沒學過這齣戲。”魏海敏説。韓玉娘這個角色以小見大,以個人命運折射時代離亂,同時寄託昔年梅蘭芳鼓舞民眾挽救國家危難的期望,無論藝術還是思想,皆洞見高明。

梅派藝術的至美與超前總是令人敬畏,《洛神》亦是如此。4月18日,魏海敏飄飄而來,化為出塵俊逸的神女,引曹植相會。洛川一見,如夢似幻,神女為曹植起舞,但自此之後兩人便要相忘于江湖,你做你的才子,我當我的神仙。回味起來,“這好像是一種很後現代的戲劇表達方式”,魏海敏説。《洛神》創作于1923年,距今已有百年,越揣摩這部作品,魏海敏越感慨,“梅蘭芳的藝術高度是難以企及的,在那個民智初開的年代,他建立了一種審美。”

以洛神為例,漫長的時間裏,她的美存在於曹植“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讚頌中,存在於顧愷之傳神飄逸的描畫裏,而梅蘭芳真正讓觀眾“看見”了這位會笑會動的美人。《洛神》不僅表演巧妙,服裝造型也極下功夫,比如,梅蘭芳所穿的戲服是用印度紗製成,新穎靈動,美不勝收,在當年不可謂不時尚。

推廣京劇的方式一定要“聰明”

“如果用相容並蓄、突破創新來形容梅蘭芳大師對藝術的追求,那麼梅葆玖老師更多地體現出一種傳承守正、固本清源的使命感。”魏海敏説。1991年,她正式拜入梅葆玖門下,成為梅派藝術的第三代傳人。然而世殊時異,“人人都懂戲”的黃金年代已經遠去了。

在今天推廣京劇,魏海敏覺得,方式一定要“聰明”。2017年,梅葆玖逝世一週年之際,魏海敏帶著《在梅邊·九歌》梅派曲集專場演出登臺國家大劇院,9個精華唱段間,魏海敏把對恩師的追念敬意、對梅派藝術的思考娓娓道來,反響熱烈。此後兩年,“在梅邊”系列持續推進,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也從小劇場改到了體量更大的戲劇場。

很長一段時間裏,京劇被認為是臺前的藝術,要的是一剎那的亮眼奪目,而背後的艱辛苦痛不為外人道。“要想臺前奪萃,必須背後受罪”,魏海敏從小學戲便聽這樣的老話,但必須承認,能賞鑒四功五法、熟諳韻味精髓的觀眾越來越少。度過疫情再到大陸,魏海敏恍然發現,幾年不見,台下的年輕面孔一下子多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驚喜隨即化作動力,魏海敏知道,對這些孩子來説,梅蘭芳、梅葆玖生活成名的年代已太過遙遠,她必須從頭講起。

3月27日,“梅韻流芳”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週年系列活動首場演出亮相長安大戲院,魏海敏自寫串詞,作為朗誦者穿針引線,與登臺表演的北京京劇院藝術家們一起打開了一部立體的“梅蘭芳啟示錄”,詳述其人為誰、其藝如何。4月19日,“舊雨新知在梅邊”梅派經典演劇曲集繼續邊唱邊聊,魏海敏邀請譚孝曾、朱強、張克、陳霖蒼“三生一凈”,從彼此的師承、淵源、情誼切入發散,談談當下的戲曲正在面臨的問題。

當務之急是繼承發展

“我們這一代演員已經到了往下傳承的時候。”魏海敏説。去年,她又收了3個弟子,坦白説,“擔子很重,工作量也很大。”魏海敏看到了年輕演員的真心,他們不是不想好,但時間的流逝、環境的改變無法扭轉,所見的只剩下眼前的冰山一角,“對老梅先生的理念、小梅先生的唱法,年輕人的理解比較薄弱,需要一點一滴地講。”

承上啟下的魏海敏,有時會攢些心裏話説給恩師聽。這兩年,每到北京,她都會去香山祭掃梅蘭芳、梅葆玖的墓地。舞台下的魏海敏有點兒“社恐”,她會特意避開熱鬧的人流,獨自伴著蒼松翠柏、滿懷清風,對兩代梅先生説説話。跟隨梅葆玖學戲的日子,她終生難忘,那十餘年中,她頻頻往來于台北和北京,“在北京安安靜靜地跟著老師學老戲就像存銀行,在北京存,到台北花。”

讓魏海敏格外敬重的是,梅葆玖從來不愛説“不能”。魏海敏小時候學戲不拘一格。2008年,她在台北一人演出梅派《生死恨》、程派《鎖麟囊》、張派《狀元媒》、荀派《坐樓殺惜》4部大戲,請梅葆玖來把關,“老師很驚訝,他鼓勵我能唱就唱。‘你是這派的學生,怎麼能唱其他流派的戲’,這種話,老師從來沒説過。”

魏海敏向來“百變”,這些年,她在許多新編戲中大放光彩,從曾經的《慾望城國》《樓蘭女》,到近年的《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金鎖記》,她扮演的一個個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打開了“非仙即後”的梅派藝術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從演行當到演人物,魏海敏想用戲曲更多地去觸及角色的內在,進而呈現形形色色的女性。對今時今日的人們來説,京劇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早已由大師們寫就,“如何傳承下來,再發展出去,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的事。”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