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積澱何其深厚,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當下,時代正在發生巨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尋根聚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出於這樣的創作初衷,我們歷時多年,拍攝了歷史題材電視劇《宣武門》。
歷經風雨滄桑的北京宣武門,名稱來自東漢張衡《東京賦》中的“武節是宣”,明代重修北京內城九門時,取“武烈宣揚”的寓意命名此門,以彰顯其象徵的尚武精神和國家威儀。電視劇《宣武門》以生活在宣武門老街上的玉雕匠人李天順等守護國寶級玉雕“玉石榴”為線索,展現了北京近現代的歷史變遷與家國命運的沉浮。
琢人物之魂,揚文化之韻,這是《宣武門》的創作原則。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讓歷史劇既具有深厚的底蘊,又具有引人入勝的觀賞性。這部劇的劇本寫了3年,講述的歷史年代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波瀾壯闊地展現了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爆發等眾多歷史事件,手法上注重托物言志,以小見大。劇中的國寶級玉雕“玉石榴”寄託著人們對國運昌盛、民族團結的美好心願。守護“玉石榴”,不僅是李家人的榮耀,也是中華民族堅毅精神和中華瑰寶世代相傳的象徵。
整部劇在製作和拍攝手法上精益求精。為了再現宣武門一帶的歷史風采和人文風情,我們1:1搭建了一條宣武門老街。劇中對老街上的各種場景和人們的生活細節,包括婚喪嫁娶、街頭賣藝、小販走街串巷、京劇表演等,都進行了精細的再現。我們根據史料,全新製作了當時八國聯軍的作戰服裝和清代貴族、平民的服裝,共1.5萬套。對清軍血戰八國聯軍的戰爭場面也進行了再現:火槍齊發,大炮轟鳴,刀如林、箭如雨,兩軍廝殺肉搏,血染宣武門。另外,劇中不同時代甚至同一時代的不同場景,在色彩、格調方面都有明顯區分,比如清代宮廷場面具有儀式感,風格類似油畫,莊嚴富麗;民間部分則類似風情畫,包含豐富的生活細節,質樸親切。
在劇情鋪陳上,《宣武門》大開大闔,將護寶傳奇和民族命運相交織,雙線並進,融合了眾多歷史文化元素,講述了動人的故事。這裡有雕琢國寶的匠人匠心,有戊戌六君子為變法拋灑熱血,有戰亂紛爭中國寶消失背後的傳奇,更有宣武門老街上街坊四鄰捨身護寶的英勇壯舉。我們選擇一批老戲骨和實力演員飾演劇中的角色,他們的表演各顯風采,塑造的人物有“裏兒”有“面兒”有筋骨,彰顯了《宣武門》的史詩氣質。
劇中的“宣武門”,不僅是一個地點,更是一個歷史坐標,見證了中華民族頑強抵禦外侮、不屈不撓的品格。這部劇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溯和追憶,更是一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致敬。希望這部歷史正劇能讓現在的年輕人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回溯歷史,知道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又該向何處出發。
(王小康,作者係電視劇《宣武門》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