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川劇守正創新煥發活力

發佈時間:2024-02-29 09:19:27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本報駐四川記者付遠書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在智利聖地亞哥東方劇場上演川劇《白蛇傳》成都市川劇研究院供圖

大年初二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如約而至。晚會在四川省德陽市完成前期錄製,四川戲曲元素貫穿整場演出,展現了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巴蜀地域特色。

近年來,以川劇為代表的四川戲曲藝術通過與文物活化、地域文化、民俗風情融合創新,正不斷“破圈”,吸引眾多年輕群體,煥發新時代的青春活力。

戲曲春晚蜀味濃

“江山如畫就,稻禾變田疇,站在了船頭觀錦繡,千紅萬紫滿神州,侍兒輕搖船兒慢慢走,好讓流水送行舟”……首次在中西部地區錄製的春節戲曲晚會響起了川劇經典劇目《別洞觀景》的唱段。來自四川省川劇院的梅花獎得主張燕攜青年川劇演員尹蓮蓮、李雨潔,通過精湛的表演和清亮的唱腔,展現了川劇旦角的獨特魅力。

“這部作品描繪了在洞中修煉的白鱔仙姑來到人間,感受著人間的繁華與美景,最終流連忘返。這不僅是一個神話故事,更是對我們時代步伐的生動展現,凸顯了生活日益美好的面貌。”張燕説。

以“龍興九州福聚四海”為主題的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在戲曲本體基礎上,突出時尚化、年輕態,以國風、國潮的全新演繹,唱響青春旋律,打造戲曲表達新樣態。在四川德陽因地制宜,晚會還將戲曲藝術與三星堆文化、三國文化、四川非遺等川蜀特色充分融合,充分展現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情景詩詞演繹《翰墨韆鞦》中,梅花獎獲得者李政成、陳智林、劉露、魏春榮登臺,通過揚劇、川劇、京劇、崑曲與四川歷史文化名人李白、蘇軾、薛濤、花蕊夫人隔空對話;王祖藍和李斯丹妮的方言説唱《巴適得板》,在展現川劇小生和小旦身韻之美的同時,融入四川清音、揚琴、金錢板等四川曲藝元素;此外還有川劇《報燈名》《三顧茅廬》,影視戲中戲《武林風雲會》等節目處處蘊藏巧思,傳遞出四川豐富多元的傳統文化。

作為四川文化重要名片的三星堆文化在本次晚會中格外吸睛。“在設計整體晚會節目之前,節目組曾進行了一個前期的調研考察,其實三星堆新館裏面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文物。”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總導演董藝介紹,如何運用戲曲的元素來展現三星堆文化,團隊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其中,創意戲曲舞蹈《夢回三星堆》作為此次晚會的特色亮點節目,將戲曲融合舞蹈並結合三星堆文物元素和《山海經》,展現三星堆文化的瑰麗奇崛。

“讓老一輩看得懂,讓新生代願意看”

戲曲晚會的大放異彩,是以川劇為代表的四川戲曲藝術在面對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和挑戰的成果體現。近年來,憑藉“讓老一輩看得懂,讓新生代願意看”的傳承發展理念,川劇藝術也在深厚的歷史積澱中尋找到前行的動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由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演唱的新春戲歌《春夜喜雨》用悠揚渾厚的川劇聲腔表現詩詞經典,配上杜甫草堂的優美畫面,令觀眾耳目一新。整首戲歌被做成了短視頻在網上傳播,視頻穿插成都春雨敲打綠葉、粉色的花卉初開、杜甫草堂綠樹掩映等片段,賦予古詩川腔川調,也讓川劇有了新的表達方式。

去年,大型新編歷史川劇《夢回東坡》首演便大獲群眾青睞。作品採取以夢中追溯過往的形式,融入了散文的敘事手法,展現了蘇東坡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讓觀眾切實感受到一個樂觀、豁達、幽默,有血有肉、有煙火氣的蘇東坡形象。作品不僅不少重要角色均由“00後”演員擔任,語言方面還融入了煙火味兒十足的四川方言,拉近了川劇和觀眾的距離。

今年1月下旬,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在智利聖地亞哥東方劇場上演經典川劇《白蛇傳》,連演3場座無虛席,受到當地觀眾熱情響應和高度讚譽。演出前半段,演員通過大量高腔唱詞,用優美動聽的唱腔為觀眾講述了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故事。後半段的大量武戲中,滾禪杖、托舉等技巧功夫輪番上演。劇中“牽眼線”“提耙人”“踢慧眼”“變臉”“吐火”等川劇絕技表演,更令在場觀眾讚嘆連連。在智利演出後,院團還參與了“歡樂春節”花車巡遊活動,演員身著《白蛇傳》戲服在花車上揮手致意,成為現場最耀眼的“明星”。

值得關注的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兩地川劇人近年來圍繞川劇這條巴蜀文化同氣連枝的紐帶,搶抓時代機遇,不斷推陳出新,屢屢“出圈”。

在第五屆川劇節上大放異彩的川劇《李亞仙》,以愛為主題,將現代人審美融入古典戲曲,既體現出川劇清新高雅、幽默詼諧的特色,也將川劇“悲劇喜演、喜劇悲演”的表現手法展示得淋漓盡致,是重慶市川劇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體現。為發掘優秀青年川劇人才,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的川劇文化創演推廣節目《中國有川劇》,立足川劇的藝術特色,結合電視綜藝形式,創新性提出“創演”這一概念,為川劇藝術的傳播普及打造了全新優質平臺。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