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華宵一:幻化成唯美錦鯉靠的是苦練

發佈時間:2024-02-23 09:49:11 丨 來源:新華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原創舞蹈節目《錦鯉》驚艷亮相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舞者以錦鯉的靈動之姿,演繹出飄逸唯美的水下畫卷。這次藝術加技術創新的創作背後,是11位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舞者攻克威亞加彈力繩的自我挑戰。

近日,《錦鯉》的領舞華宵一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回憶起排練過程,她笑言:“一個字‘練’,兩個字‘克服’。”説起來容易,個中艱辛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舞者們曼妙的舞姿

華宵一

從無到有,嘗試過上千個動作

《錦鯉》從去年9月開始創作排練,是為龍年總臺春晚打造的原創舞蹈。整個舞臺空間幻化成魚塘,舞者化身錦鯉暢遊其中。在依靠威亞實現直上直下移動的基礎上,主創團隊頗為創新地將一段彈力繩接到了威亞的鋼絲繩上,讓舞者的移動有了靈動感和盪漾感。為了更好地展現舞蹈藝術的表現力,主創團隊將常規的兩根鋼絲繩的威亞改成單根,這給高空舞蹈表演帶來更多不穩定性。

“這是一次從無到有的過程。”華宵一介紹,《錦鯉》的舞蹈動作融合了現代舞和古典舞等多種元素,是一種寫意的表達,由於沒有任何參考,編排前期試了許多動作,“最後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有幾十個動作,但其實是從上千個動作裏選出來的。整個過程特別艱難,要一個一個動作試。”

“今年是龍年,魚躍龍門、好運連連的錦鯉一定會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我們創作的出發點。”在華宵一看來,技術手段的加入,詮釋了舞蹈另一個維度的美,“我覺得好的作品和好的技術是相得益彰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舞蹈本身的立意和動作元素,我們借《錦鯉》表達中國東方審美,我們飄在空中如同水墨一般。最後10位‘錦鯉’手腳拉成一個圈,我在中間轉,就像魚在水裏原地打圈,然後咕咚跳出水面,就緊扣了魚躍龍門這種狀態。舞蹈的美是帶意象的,可以給人想像的空間。”  

每天吊威亞,感覺自己像臘肉

華宵一回憶,排練過程中,她們每天要練習8-12個小時,最高吊在半空十幾米的位置,這對演員提出很高的要求。“基本上每天都吊著,我們都感覺自己像臘肉一樣,對我們生理上是很大的考驗。每次只要吊上去,基本就是3個小時不下來。我們不能隨便喝水,水喝多了會上廁所,就會影響排練,所以我們就集體喝水、集體上廁所。每天排練結束回到家裏,我躺在床上感覺好像還穿著威亞褲,感覺腰椎都要拉斷了。”

因為威亞只有一根鋼絲繩,還加了一段彈力繩,舞者在空中根本沒有辦法控制方向。“像我一開場的那個動作,從半空落下來,幾乎很難控制每次都能落在同一個點上。”華宵一回憶,吊在空中時也沒有辦法借力,很多動作只能慢慢摸索該如何發力,每個人的身高體重不一樣,發力也不一樣,這無形之中也增大了排練的工作量。

然而第一次到演播大廳排練時,大家猶如遭遇了晴天霹靂。“因為我們平時的排練場地高度有限,威亞長度也有限,動作是根據當時的場地設計的。去演播大廳後發現,原來兩個人能拉上手的動作,到那裏拉不上了,原來四拍完成的動作,到那裏要八拍才能完成……威亞的佈線是不能動的,因為頂部還有燈。怎麼辦?”華宵一記得,主創團隊重新調整了動作編排和音樂節拍,姑娘們也要重新適應威亞的力道,重新練習發力和控制。

排練不僅辛苦,還容易受傷。華宵一就曾因跟威亞的配合産生兩秒的時間差,導致左肩摔到地上,好在沒有傷及筋骨,通過針灸、按摩慢慢恢復,沒有影響最後的現場表演。她的左腳腳後跟受過傷,吊威亞時會勒到腿部大動脈,血液不暢就會讓受過傷的地方産生針扎式的疼痛感。除此之外,排練場地還很冷,姑娘們排練時都要多穿一條褲子、套上棉馬甲和圍脖,因為鋼絲繩磨手,練習旋轉動作時還要戴上手套。“我們想要作品帶給大家新意,中間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沒有任何埋怨。”華宵一説。

一個字“練”,兩個字“克服”

除了對舞蹈動作精雕細琢,《錦鯉》的服裝造型和舞臺效果也頗費心思。舞者的裙擺長度將近兩米,用最輕盈的材質打造出水中曼妙的效果。舞臺背景的藍綠色系和舞者裙擺的紅白色交相呼應,舞者腳底的水波紋採用實時交互技術,地屏的水波粒子會跟隨著舞者的動作變化而變化。

曼妙舞蹈的背後,是對舞者的考驗和挑戰。華宵一透露:“舞者很擔心服裝道具會成為動作過程中的牽絆。裙擺太長,有時候我們會被絆倒,會踩到裙子,腿都伸不出來,會影響我們往前跑,一個人出狀況整個排面就不行了。但是我們在空中要有很飄逸的效果,要有像魚尾和魚鰭一樣的感覺,就必須有這樣的服裝去加持。所以要練到你能夠駕馭它,克服它的影響。”

除此之外,姑娘們需要克服的還有腰間的“寶藏”。“大家看到我們一條條‘錦鯉’很美,其實我們的腰部藏了很多東西。”華宵一透露,“為了安全和動作的平衡,威亞褲一定要勒得很緊,但勒得越緊越遭罪,和地屏互動的追蹤器也綁在腰上。這些東西非常影響我們的發力,但沒辦法,還是一個字‘練’、兩個字‘克服’。”

“春晚的舞臺表演是非常嚴苛的,每個節目多長時間,上臺和下臺都是精準到秒的。對於舞蹈動作來説容錯率更低,每次我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每一次跳沒有100%也要有99%保持一致,這個精準度對於我來講,又是一次歷練。”華宵一説,每次跳《錦鯉》,都感覺像跑完了一場馬拉松。

舞蹈是真實的,來不得半點虛假

直播當晚,表演結束後,“錦鯉”姑娘們擁抱在一起哭了。“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挺激動的,又有點難過,難過的是這一段旅程就這樣結束了,感覺昨天還在排練。”華宵一説,“大家都很不捨,很珍惜這一段日子,雖然苦,但結果是甜的。很感謝導演組對我們的信任和幫助,臺上是我們11個人,背後可能是110個人的努力,這個作品屬於臺前幕後的所有人。”

除了華宵一,另外10位“錦鯉”都是北京舞蹈學院的大一新生。在妹妹們面前,華宵一默默背負起了壓力。臨上臺前一個妹妹緊張得眼含淚水,她給予鼓勵和安慰。排練過程中有幾個妹妹因為動作做不到位而“被導演點名”,她就覺得:“我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好這只‘頭魚’。妹妹們的心裏才會更加堅定一點,覺得這個動作是可以做到的,而不是望塵莫及的。”

在華宵一看來,從選拔、排練到演出,“這一路也是我幻化為錦鯉的過程,值得我一生去回味”。“不管動作是不是舒服,裙子是不是影響動作,站上舞臺的那一刻,必須要把最好的狀態拿出來。為此一遍一遍地練,走不了捷徑。舞蹈就是這樣真實,來不得半點虛假。”華宵一覺得,舞蹈給予了自己很多精神層面的東西,讓她看到了更多的自己。

“有時候也會想,這份職業這麼辛苦、孤獨,我還能堅持多久?但好在這一路有這麼多人陪伴,看到了我的努力和付出,當大家會因為我的作品而流淚的時候,我好像又有動力了。”華宵一説。(記者王莉)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