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龍年新春北京舞臺好戲紛呈

發佈時間:2024-02-19 09:08:48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本報記者高倩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北京舞臺可謂百花齊放。據市文旅局統計,全市97個劇場舉辦營業性演出共計248台1513場,吸引觀眾約31萬人次,票房收入4927.5萬元,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45.7%、41.5%、31.7%。

這些令人鼓舞的數字不僅代表著演出市場的繁榮,背後更凝聚著“演藝之都”的耕耘、探索與引領。

國家大劇院上演京劇快閃。

創意親子音樂會《敲開心》。

京津冀三地名家唱響“龍騰鼓韻——京津冀鼓曲過大年”。本報記者方非攝

▍小空間挑大梁

傳統文化年味濃

首都劇場裏,話劇《正紅旗下》展開晚清的風雲變遷與民俗畫卷;保利劇院裏,中國雜技團集錦《金牌雜技鬧新春》,空竹、頂碗、球技亮出拿手絕活;中山公園音樂堂裏,遲小秋、張慧芳、胡文閣等京劇名家接連亮相,聲聲國粹響遏行雲……

整個春節假期,好戲紛呈的北京舞臺被傳統文化點亮,洋溢著濃濃年味。除了各大綜合性、地標性劇場,小型演出場所也活力迸發,共舉辦超1000場演出,佔演出總場次的80%以上。以不斷推進的“會館有戲”品牌為例,春節期間,古色古香、整修一新的正乙祠戲樓、顏料會館、湖廣會館各自上演吉祥崑曲《天官賜福》、沉浸式曲藝劇《南城記憶——“老門神”》和經典摺子戲,這些迴響著歷史足音的古老空間隨著優質演藝資源的注入而被盤活,深度煥發著北京城歷久彌新的無限魅力。

“太美了,美得像一場夢。”來自河北的觀眾孟先生徜徉在正乙祠戲樓中,古老的“戲樓活化石”、呼吸間縈繞的木材氣味、遠去的梨園舊事無不讓他深深沉醉。他把這裡比作一扇了解京味文化的窗口,好像“老北京歷史上的某個瞬間被凝固、保存了下來”。在朋友圈裏,孟先生連發九宮格照片由衷感慨,北京之行裏,他最難捨此處的“戲夢情長”。

在開掘民族文化寶藏的同時,“演藝之都”亦在持續彰顯對世界名家名團的強大吸引力。國家大劇院裏,愛爾蘭踢踏舞《舞之魂》疾如閃電,戈利科夫執棒的列寧格勒州國立交響樂團奏響喜悅華章;北京喜劇院裏,俄羅斯國立古典芭蕾舞團跳起《天鵝湖》與《胡桃夾子》,足尖上的極致美學驚艷動人……

▍多業態全天候

活用空間體驗新

新春的祝福不僅縈繞在大幕之間,也充盈在舞臺之外。

這個春節,劇院空間不約而同開起了一個個小“廟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貼福字、挂燈籠,處處喜氣盎然,為紀念老舍誕辰125週年而策劃的主題線上線下展、“學積有生”北京人藝舞美培訓成果展多方位呈現這座戲劇殿堂的過往與未來;中山公園音樂堂邀觀眾拓印木版年畫,上墨、覆紙、捶拓,“忙亂”中趣味十足;國家大劇院連演京劇《鎖麟囊》《龍鳳呈祥》《穆桂英挂帥》等6台經典好戲,從檢票入場的一刻起,在北水下走廊等各個公共空間,薛湘靈、楊玉環等戲中人踏出舞臺,一段段京劇快閃與觀眾不期而遇……

去年年底正式對外開放的北京藝術中心,是近來頗受關注的演藝新高地。正月初八下午,暖風和煦,“文化糧倉”遊人如織,融合音符、北京藝術中心外觀、龍年等元素的“春”字海報處處皆是,鮮明熱烈,弦樂四重奏飄揚在公共區域中,余韻悠長。“截至2月17日中午12時,春節期間,北京藝術中心入場觀眾總人數超過了17000人。”北京藝術中心綜合統籌組組長李宵伊説。3台6場演出中,創意親子音樂會《敲開心》售票率超過了85%,此外,戲曲主題工作坊、藝術沙龍等10場主題活動和8場公共空間演出貫穿假期,銜接起不斷線的多元藝術體驗。

“能明顯感覺到,北京藝術中心的經營越來越步入正軌。”觀眾程女士説。家住通州的她一直很關心這裡的點滴變化,比如,這次再來,程女士發現咖啡廳換上了更舒適的沙發座椅,她7歲的女兒吃完一份咖啡廳上新的糖葫蘆造型小蛋糕後,又開始饒有興致地打量起展陳于各處空間的雕塑。在北京藝術中心,除了看演出,還能逛展覽、聽普及,家門口能有這樣一個去處,程女士覺得很難得。

▍京津冀齊聚力

聯袂登臺贏喝彩

走在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中,不時會聽到身邊傳來幾句天津話或河北話——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文脈相通,這裡成為一個見證。今年,北京、天津、河北以“春滿京津冀歡樂過大年”為主題,聯合舉辦戲曲、非遺等六大系列活動,三地藝術家聯袂登臺,成為演出市場的一大亮色。

2月15日,大年初六晚,中山公園音樂堂裏喝彩連連。一段歡暢淋漓的快板書《武松趕會》拉開了“龍騰鼓韻——京津冀鼓曲過大年”演出的序幕,三地鼓曲名家和非遺傳承人競相上場,唱響樂亭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等鼓曲名作,好不精彩。

“在河北生長,在天津成名,在北京度過晚年,構成了很多曲藝前輩的人生脈絡。”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夏炎説。他的成長經歷同樣是這片廣袤大地的縮影,夏炎祖籍河北,出生於天津,唱的則是京韻大鼓,“京津冀文化互通,在曲藝方面表現得特別明顯,這三地的觀眾都特別懂曲藝,我們常説,會唱鼓曲的人,得把三個地方都走一遍才算唱好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三地交流更加暢通,“我們平時經常見面,過年相見更感親切。”國家級非遺樂亭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張近平説,“舉辦交流演出的機會多了,對每個曲種的發展都有幫助。”

許多精彩仍待上演。據悉,“鼓曲過大年”是“戲聚京津冀·保利院線京津冀區域新春演出季”內容之一,接下來,天津市河北梆子劇團特邀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老生名家王英會一同演繹的《寇準》、中國評劇院與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共同出演的評劇經典《花為媒》等作品將持續亮相演出季,再展京津冀攜手的強大合力。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