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霄
王鵬在演奏古琴 浙江省非遺古琴專業委員會供圖
日前,第二屆浙派古琴打譜會·泠靜音樂會在浙江杭州舉辦。在音樂會現場,國家級非遺項目古琴傳承人、斫琴家王鵬彈奏了《普庵咒》。斫琴、悟琴、彈琴、教琴……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人生最美好的30年光陰,王鵬把自己交給了古琴,執著于傳承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987年,瀋陽音樂學院樂器工藝係開設了中國首個古琴製作專業,學生只有兩個,王鵬是其中之一。4年間,他在川派古琴大師顧梅羹及趙廣運的口傳心授下,扎紮實實地學習了斫琴和彈奏技藝。之後,他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樂器陳列室修琴過程中師從故宮博物院的鄭敏學習。
2001年,在北京大興區魏善莊鎮前苑上村,王鵬創建了集古琴製作、傳承、研究、創作、演出、琴學出版、音頻製作于一體的“鈞天坊”古琴製作基地,後又創建了教育機構“鈞天琴院”及“鈞天雲和”樂團。
王鵬説:“過去幾十年,‘鈞天坊’古琴製作基地從一間古琴工作室發展到如今的一萬多平方米的園區,包括古琴製造車間、琴室以及專業的錄音棚和音樂廳等,還出版了大量關於古琴的著作。基地一年可以培養120名學生。”如今,“鈞天坊”古琴製作基地的活動還以親民的價格連接更多的大眾,以履行“鈞天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的社會責任。
對王鵬來説,能把這門技藝傳承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3年古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之前,全國的斫琴師已不足10人。”王鵬表示,斫琴數十載,社會事務再多,他也沒有中斷自己斫琴的活兒。他先後修復了唐代“九霄環佩”、宋代“龍吟虎嘯”等百餘張古琴,其依古法復原的“中國古代四大名琴”被國家大劇院永久珍藏。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8月,王鵬斫制的“師曠式——太古遺音”古琴奏響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序曲。2013年所斫的兩張古琴“倚道琴劍式——無痕”“創意蕉葉式——青雲”,在嘉德秋拍上分別以300萬元、210萬元的價格拍出,作為當代古琴藝術作品得到大家認可。“古為今用,提煉出傳統藝術的文化精神,讓其與當代生活相結合,從而使其獲得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才是非遺保護最有效的手段。”王鵬説。
在王鵬眼中,古琴包含著古人對自然、對宇宙、對人生的精闢理解。在王鵬看來,斫琴的過程也是自我修行的過程,正心才能正音,正音方能正心。“斫琴的過程令人獲益匪淺,它不僅可以獲得斫出一張好琴的欣喜之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中悟出處世之道。”王鵬感慨,斫琴與其他非遺一樣,也需要長期實踐才能達到心手相應的境界。
近年來,王鵬還堅持不懈地定期舉辦古琴雅集、古琴沙龍等文化活動,把傳統美學元素糅合進當代生活中,營造美學生活新空間,此外還開設古琴相關課程,以嫋嫋琴音喚起大家對古琴的熱愛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擔當。他希望以古琴為依託,讓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人性、凈化人心。